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公元一七八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清嘉庆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任惠州知府,嘉庆十年(公元一八○五年)任扬州太守。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芜城怀旧录》誉之:“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
伊秉绶出生于书香门第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为时人瞩目。其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伊秉绶的隶书从汉碑中摄取神理,自开面目。用笔劲健沉着,结体充实宽博,气势雄浑,格调高雅。伊氏自己总结为:“方正、奇肆、姿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于腕下……”。其所作楹联、匾额,从行款到结体,极富疏密聚散之变化,于遒劲中别具姿媚,个性鲜明,横平竖直。他用篆书的笔法来写隶书,因此笔划圆润、粗细相近,没有明显的波挑。章法极有特色,字字铺满,四面撑足,给人方整严谨的装饰美感,且梁章钜对之有“愈大愈壮”之评。
伊秉绶的隶书在笔划上与传统汉隶有很大的不同,他省去了汉隶横画的一波三折,代之以粗细变化甚少的平直笔划;汉隶的扁平结体在他手上也不复存在,只剩下粗木搭房般的笨拙造型,然而这不是技穷后的造作,而是在深入把握住汉隶神髓后的一次变异。伊秉绶洞悉艺术朴素真挚的本质,但又深受儒家审美的影响,如果说他以建筑般的结构取得成功,跟欧阳询的楷书异曲同工;如果说他以减少用笔动作将线条单纯化而取得奇效,他和八大山人不谋而合。伊秉绶的书法融会秦汉碑碣,古朴浑厚,“有庙堂之气”,对后世的书法创新有很多启示。

隶书《退一步斋》横幅,纸本。嘉庆癸酉(1813)作。

此横披隶书斋额乃伊秉绶晚年所书之妙笔。此幅书法笔画粗壮平直,藏头护尾,凝重古朴,间架溢实,显得方正雄淳、骨清气穆。笔画无晚期汉隶“蚕头燕尾”,而又带汉隶碑额之特征,看似布置均匀,实则富于变化。其行书题款亦融合了篆隶用笔,方圆并施,自成一格,别有韵致。乃为神来之笔。是伊秉绶隶书之典型佳作。
  此幅书法几百年来,有千千万万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把它摹成额、刻成扁,作为处世座右铭:“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历朝各代已把这“退一步斋”书法作为修心养性准隶书,编入实用字典、汇入历代书法作品集。是后人研究隶书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希望这件富有哲理的中国书法至宝永驻人间。伴随人类文化发展,永久启示华夏炎黄子孙。

伊秉绶隶书册页

伊秉绶《致仲云书札》释文:
旬日未晤,俗冗可哂。所示大刻精极,再谢。《列女传礼笺》具价五圆,輶亵已甚,希为转致。刻经何日可成?家君札催至再,其资先付可乎?马令

消书若干,竟无实话,俗又甚焉。此上仲云先生三兄愚弟伊秉绶顿首

伊秉绶《行书临帖》轴,纸本,纵93.6cm,横43.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世南近臂痛,廢書不堪覼縷也。十三日遣書,得書爲慰可言也。
  手山十弟屬秉綬。嘉慶九年四月八日重遇於邗上。
  此幅行草书临帖之作节临唐虞世南《臂痛帖》,该帖宋时曾收入阁帖,伊氏只临写了首尾部分,中间缺少数字,计3行,末楷书识云:“手山十弟属秉绶。嘉庆九年四月八日重遇于邗上。”下钤“墨卿”、“伊秉綬印”印二方。引首钤“宴坐”印。嘉庆九年(1804年),伊氏时年52岁。本幅无藏印,未见著录。
  此轴书法行草相间,个别笔划尚存章草书意韵,与阁帖中所刻本有较大差别,更多地体现出伊氏自身的书法特征。伊氏行草出自晋唐,而于颜真卿书法致力最深,兼收博取,自抒新意,并能以古隶笔法入行草,更使书风独具特色。

伊秉绶《临张迁碑》。四川省博物馆藏。

  伊秉绶喜临《张迁碑》,他对《张迁碑》的临写也独出心机,有意强化该碑结构上一些奇崛之处,将不可思议之处夸张至极,却又显得平淡无奇。
  此件隶书以中锋行笔,劲健沉着,笔画粗细大致均等,圆润直率,回味无穷。从笔法到结体,都入鲁公之室,显得凝练稳重,宽博舒展。横向舒展的隶意,流走的篆笔,断而不离,和而不流,又显得洒脱自如。伊氏用笔,起笔多不取逆势,长横顺势波出,短横则略顿即收,横竖处一驻、一提、一顿、一挫,然后中锋直下。撇捺平入徐行,收笔稍驻波起,寓媚于拙。伊氏墨法,重拙华滋,不见枯槁,有“如漆楮如简”之妙。熊秉明《中国书法的理论体系》云伊书“壮伟厚重,笔划往往越出格子,侵入边缘空白,发出一种威临观者,震慑观者的气派。”确实如此,伊书藏巧于拙,于工稳中求变化,颇有匠心而又不矫揉造作,在更高层次上再现古风。

,伊秉绶的隶书在笔划上与传统汉隶有很大的不同,他省去了汉隶横画的一波三折,代之以粗细变化甚少的平直笔划;汉隶的扁平结体在他手上也不复存在,只剩下粗木搭房般的笨拙造型,然而这不是技穷后的造作,而是在深入把握住汉隶神髓后的一次变异。伊秉绶洞悉艺术朴素真挚的本质,但又深受儒家审美的影响,如果说他以建筑般的结构取得成功,跟欧阳询的楷书异曲同工;如果说他以减少用笔动作将线条单纯化而取得奇效,他和八大山人不谋而合。伊秉绶的书法融会秦汉碑碣,古朴浑厚,“有庙堂之气”,对后世的书法创新有很多启示。……此横披隶书斋额乃伊秉绶晚年所书之妙笔。此幅书法笔画粗壮平直,藏头护尾,凝重古朴,间架溢实,显得方正雄淳、骨清气穆。笔画无晚期汉隶“蚕头燕尾”,而又带汉隶碑额之特征,看似布置均匀,实则富于变化。[赞][赞][赞],尹秉绶的行书也有金石气,伊秉绶书法独出心机,不是真假难辨,而是真真假假。,我喜欢的风格[赞],转发了,政治如山,经济如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运乾坤,水舞太极。 神形兼备,意蕴悠长。 横平竖直,撇清耐住。 大道至简,行稳致远。 论书法中的庙堂之气[灵光一闪],转发了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