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清代篆刻家吴熙载,之前我们曾提到吴熙载在艺术方面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治印之上在承继邓石如篆刻的基础上,都有新的创意,形成独具自身风格的风貌。特别是其印中一类轻松澹荡意境的印作,是在邓石如印作中未曾有见过的。之前我们在介绍吴熙载朱文印中已经看到过这类独具其个人艺术特色的印作,其风貌亦是结合个人的篆书风格的,这种“印从书出”而成的独特风格在晚清篆刻艺术鼎盛中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吴熙载治印艺术成就最高的的白文印。
印文:观海者难为水
印文出处: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达。” 意思是“看过大海的人,一般的水就不会放在他的眼里了。”
观海者难为水,表面意思是看到了沧海,发现,这才是真正的水,相比之下,自己这一点就算不上水了。
此句是吴熙载很喜欢的一句,曾刻有多方此印文的印章,我们之前在介绍吴熙载朱文印时,亦有几方同印文的印作。
比较此两方同印文的朱文印和白文印,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朱文印是带有很强的吴熙载书风的印作。比之传统的元朱文印,此朱文印结合其个人的篆书风格。但是此类篆书书风更具邓石如篆书的风格特征,亦是其时清篆的典型面貌。此印虽然是细朱文印,但是其中的斑驳,使得此印更加的厚重,体现了清篆与传统玉箸篆的不同意蕴。
而白文印则是更能体现吴熙载治印艺术。从入印文字和篆书体例来讲,整体上是保持了清篆的形意特征的,但是其中又有许多变化之处。我们可以对比下“者”字的中部,从朱文印的“者”字我们可以看到清篆此处是以圆弧处理的,但是白文印的“者”字确实用了折转的方式,此种处理见于汉篆、唐篆之中。从治印的章法来讲,白文印的“者”字做了折转的处理,并且处理成近乎完全对称,位于印中列,使得印面更加平正。我们在介绍章法和汉印之时亦曾提及,太过平正对称容易产生板滞之失,而此处“者”字的处理的如此对称,折转,是为了避免印中其余字的弯弧过于圆转产生之柔弱。
我们在欣赏名家的印作之时,在章法上要注意其中的各种呼应、疏密等等是否合理。白文印,特别是粗白文印,更容易给人平正浑厚的感觉,而此类印章亦是容易产生板滞的,所以弯弧的处理是很关键的,是否适度,既能避免板滞,而又不失平正浑厚之感是。朱文印,特别是细圆朱文印,很容易过于柔美而无骨。我们看到吴熙载在这里是用其篆书的一些独到之处和不过度修饰的刀法来使得整个印面柔美之中亦不失筋骨。此两方印作,白文印金石味更多,而篆书的书法意蕴则在朱文印中体现的更加突出。
这是吴熙载的一方六面印,印文依次为:楚客,杂佩以赠之,楚畹农,奉檄之余,草木有本心,坐我春风。
“楚客”一印,细边格,粗白文,印文的笔画末端作尖细的处理,既有东汉针脚篆的意蕴,又有其时清篆书体的特色。这种篆法比之第五方印“草木有本心”有近似之处,为了避免六面印的雷同,“草木有本心”的印面更加的艺术化,既没有边格的框框,有在弯弧的处理上更加的柔美,且在文字排布时做了212的文字排列,并将“有”字做了拉伸的处理,虽是白文印,但却更有元朱文印的特色。
“杂佩以赠之”、“楚畹农”、“奉檄之余”三印在篆法上是相同的,都是其时清篆的笔法与意蕴,特别是在笔画末尾的微收和随意的处理都是其时篆书书法的典型特征。清篆与秦篆、唐篆的不同在此处体现的较为明显。而在文字的排列上更有不同,各印中的顾盼、疏密、拉伸则是更有不同。
“坐我春风”是与其余无印篆法不同之印,此印的篆法更加的接近汉篆。
六方白文印,更有不同,但是整体而言,都是偏于平正浑厚之作,即使是“草木有本心”的类似元朱文印的印面,亦是以对称的处理来增加印面的平正之感,更能体现吴熙载的性格和治印的风貌。吴熙载论印主张“老实”,治印严谨,为人亦忠厚,印如其人。
“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赵之谦对吴熙载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转发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