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文字均由作者用手机即兴写就,起始于2014年初。因是即兴之作,加之功力不济,故其中不免有差错或挂一漏万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马啸

大师俞樾

俞樾,自号曲园,浙江德清人,现代著名词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集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戏剧研究家、书法家于一身,晚清首屈一指的大儒。他弟子众多,号称“门秀三千”,章太炎、吴昌硕、日本的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

俞樾是李鸿章的同科进士,是曾国藩最看中的两个人之一,遂成为其门生。曾担任过河南学政(相当于省教委主任),不仅便遭弹劾,遂宅居苏州,潜心做学问,达40年。86岁去世。

俞樾与李鸿章各自走着一条不同的道路:李致力于制度的拯救与社会的改良,而俞则注重于文化探究、阐发与弘扬。两人在各自的征途上均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奋斗一生。然李身居高位,风光无限,最终却以失败收场;而俞一生平淡,不激不厉,最终留给后人五百卷煌煌巨著——《春在堂全集》,成为晚清学术史最为耀目的巨星之一。

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历史发展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没有这一环,后续的历史便无可想像,更不可书写。

俞樾八十自寿诗札稿

俞樾致洪尔振信札

说到俞樾,自然会想到他的书法。在晚清和民国学人之中,俞樾的书法算不上第一流。但即便这“非一流”,已让我们叹息万分。

如今,几乎任何一个入选全国书法展或大学本科书法专业毕业展的作品,都比俞樾先生的字好看——更完整、更“生动”,也更像书法、更像艺术,但我敢保证,这些东西中的绝大多数,要不了多久,人们就不再投以欣赏的目光。相反,俞樾的字,虽然看去不完善(甚至很不完善),但无论时间多久,始终不缺欣赏它的人。并且,你的素养越是高、艺术经验越是丰富,越会喜爱他的字。

——这便是过去与现在的学术与审美的差距。这距离绝对不是一点点!

俞樾致洪尔振关于俞陛云回家的家书

俞樾致洪尔振家书

很久以来,我们专注于形式,使劲在外表上做文章,瞄着所谓“艺术”的目标去“创作”,结果外观越来越好看,但其中的内涵越来越缺乏。

俞樾的字,论形式美,得分很低,且用笔也时见不合法度之处(甚至还有不少败笔),但却有一种很足的味道——朴、厚、拙、涩、苦……五味杂陈,唯独没有甜。这便是“传统”——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并且臻于成熟的传统。所谓的“内涵”二字也全在这里面。

古人教导我们要“遗貌取神”、“得意忘象”、“离形得似”等等。要理解这些,我们得读懂大儒俞樾先生的字!

俞樾致洪尔振斡旋洪氏官职的家书

俞樾致洪尔振有关食物的家书

俞樾致洪尔振有关资助徐锡畴家属家书

俞樾这个名字,与“国学”、“国粹”联系在一起。“中医”自然是我们的国粹。有意思的是,俞曲园这位顶级国学大家,却是中国历史上提出废除“中医”的第一人!(不可想像吧)可想而知,他提出这一观点,绝对不是没有根据的信口雌黄。相反,他是一位对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中医”典籍极有研究的人——不仅有研究,他还能开处方为人治病。他之所以有如此主张,肯定是看到了“中医”的致命短处。当然,他也不是要将“中医”一棍打死,而是主张“废医存药”。他说:“医可废,药不可尽废。”

“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在文化大断裂的今天,我们还依稀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它们的内涵,其实有像俞樾这些文化先辈的功劳。

 

文 |马啸

贯珠室独家专稿,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马啸

1962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首届精英班成员及课题班、创作班、第二届精英班助导。現为中国国家画院教学中心学术主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美协副会长。艺术史研究及艺术批评论文,总数逾二百万字。论文先后几十余次入选国际、国內学术讨论会,引起強烈反响。被誉为当下下中国书法界最具学术深度与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之一、实践与理论兼擅的双栖艺术家。曾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书法理论“书谱奖”,第四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三等奖、第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正式出版有:《于右任书法艺术解析》、《沙孟海书法艺术解析》、《中国书法理论批评史》、《书法门诊室2》、《国画门诊室2》、《民间书法》等专著。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