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晚期,邓派风行,师者如流。徐三庚、吴咨均是高手,然徐氏过媚,吴氏乏气,能自出新意成大器者唯吴熙载一人。以往多称吴熙载是对邓石如的简单重复,此言大谬。精研过邓、吴印风的黄士陵在治“张琮印章”一印时言以“完白、攘之二法参用”。可见他是把邓、吴的差异窥视的异常清楚的,故称“二法”,而非因循守旧的“一脉”。可见吴熙载承邓石如,却又有独到创新之处。吴熙载学艺诚实,虚怀实腹,至老不衰。晚年之时,手制印稿逐一自评,满意者十不到一,足见律己之严。
吴熙载师邓石如而又出新处,首先表现在配篆上,他深获展蹙穿插的妙理,蹙以求其密,展以求其婀娜,穿插求其呼应,使一印多字,顾盼生姿,浑然天成,此法曾为后之吴昌硕扩而大之。其次是表现在用刀的技法之上,吴昌硕之前用刀似有定法:切刀者用刀刃,冲刀者运锋角,偶有披刀者运刀背,且三种刀法,用者始终是恪守一法至终老。吴熙载用刀则是三法兼用并施。换言之,即刀用三面——锋角、刀刃、刀背。用锋角求其坚挺,用刀刃求其苍莽,用刀背浅刻披石求其洒脱。因此,他精湛而随意的用刀给镌刻后的点划以内涵丰富、百看不厌,似“屋漏痕”,如“折钗股”。故后世宗邓者大抵以吴为师,与此是大有关系的。
今天我们为大家继续带来吴熙载的传世印作中的朱文印。
我们先看几方印文相同的印作,其中第一印为明代篆刻家梁袠所作,第二印为邓石如所作,而后三印皆为吴熙载所作。
曾有说邓石如曾师法梁袠,虽未见确切的史料根据,但是从此印可以看出些许端倪。邓石如对梁袠的学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学习之后的变化亦是显而易见的。包括在印文笔画粗细的处理,弯折的处理,与边框粘连的处理都有自己的新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如是。特别是其中对篆书书法的意蕴的体现犹是邓石如所常。
而吴熙载所治的三方“一日之跡”承袭邓石如,却又是各具特色。第一方印,特色之处在圆弧处的折化处理,其中的隶篆笔意尤为凸显,比之其时浙派的用缪篆入印的圆转有所区别,这也是邓派“印从书出”的体现,将印人在书法中的体悟融入印中,体现其篆书书法之造诣,亦以此独具个人之风貌。第三方印亦是如是,唯有第二方印则在圆转之处做了刻意的夸大,弧度的加大,使之更加的装饰化。我们可以比较梁袠、邓石如和吴熙载的第二方印。可以看出弧度的加大,和装饰化意蕴的夸大。既可以看出其中的一脉相承,又可以看到其中各自对篆刻的不同理解与侧重。印文相同,可以更加容易体悟其中的不同,但是又比较容易陷入找寻差异的狭隘视角。
印文内容:观海者难为水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达。”
“观海者难为水”意思是“看过大海的人,一般的水就不会放在他的眼里了。”我们可以看到吴熙载曾多次以此为印文治印。
上文我们提到吴熙载师邓石如而又出新处,首先表现在配篆上,他深获展蹙穿插的妙理,蹙以求其密,展以求其婀娜,穿插求其呼应,使一印多字,顾盼生姿,浑然天成。我们观此“观海者难为水”我们可以从中清晰的体悟到展蹙穿插的妙处。亦可以看到其中体现的吴熙载的个人稳重严谨的性格,虽有穿插之处,却又适可而止,穿插中亦体现这稳重与平和。此印的篆法,我们亦可以看到其中的邓派篆法的独到之处,既不同于元朱文的篆法,亦不同于其时浙派的用篆,更加的有书法之意蕴。元朱文的用篆容易产生过于纤巧与装饰化的缺点,而缪篆在孕巧于拙之时,亦是容易产生板滞之失。
吴熙载的此印的印风承袭邓石如的印从书出之路,又在布局之中见个人的创新与发展。
印文内容:事非经过不知难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事非经过不知难。当下无意演说,竟自下台,勉强把名单取出,交给议长,自己垂头丧气,踱出院门,乘舆竟去。”
吴熙载篆书、篆刻皆取法邓石如,进而广采博取周秦汉魏等金石文字,从而形成自己的篆书风格,用以入印,形成自己的篆刻风格。此印亦是吴熙载成熟时期的细圆朱文印,比邓石如更显秀俊潇洒,融雄秀为一体,具有文静、大方、含蓄的内蕴美。此印的疏密布白亦是有独到之处,布白的衬托呼应,看似随意,实则又与横纵、直曲之势相呼应。
印文内容:子京秘玩
款文内容:道光丁未仲春。熙载刻于双藤书屋。为小湖仁弟大雅正之。是日,吴门张左权適至,颇见赏。
此印是吴熙载49岁时所作,我们从印文文字的布局可以看到浙派的两小两大的排列方法,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并非根据笔画之多少来决定入印文字所占面积。此处以“京”字穿插入“子”字弯弧,以此种局促感来增加厚度,“秘”字与“玩”字的粘连,“秘”字“禾”部与“玩”字“王”部的穿插更是有度有节。展蹙穿插的布白之妙此印诠释的淋漓尽致,有理有节更是将吴熙载个人的气度突显而出。名家之佳作将篆刻之章法信手拈来,处处可见大家的风范。
再带来几方吴熙载白文印中的佳作:
先是两方“观海者难为水”印,大家可以品味下与上面给出的“观海者难为水”的同与不同,更可以看看吴熙载印章的不同款识。
接着是两方各具特色的细圆朱文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