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在篆刻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自明代文彭创派以来,历经何、苏、汪、朱、程等名家,都对篆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自己的贡献,创作了一个个崭新的印章面目,但是受到文、何之前明人的习气影响,仍有印人以平方板滞为宗,又或以轻狂怪异为上,又或以秀媚相竞尚,又或以工整细密的技术代替艺术,直到丁敬的时代。

之前我们简单的介绍过丁敬的篆刻艺术,并介绍了师从他的蒋仁和黄易,今天我们在细致的介绍下其作品的主要分类,之前我们在介绍蒋仁和黄易时已经有所提及。

我么先来说下丁敬的朱文印:

第一种,方细朱文印,如其上所给出的两方印章,此类朱文印源于汉魏晋代的方细朱文印,明代已经十分流行。印文多用汉篆参以隶意,并适当地加以简化。印文中的圆转之笔作成约四十五度的斜角,方而不板。

此类印亦是比较难以处理的种类,因为很容易出现板滞的缺陷,亦容易出现单薄轻浮之姿。我们看到丁敬在处理此类印章的时候是结合了浙派篆刻短切碎刀的技法,以金石感和镌刻感来解决之前我们所说到的问题。虽秀不媚,看拙实巧的印风是与前代都有所不同的。之后的浙派代表篆刻家都有此类的作品,而又各具特色。

第二种,方粗朱文印,如其上所给出的印章,此类印与方细朱文印相似,只是印文笔画加粗,印面饱和,颇有醇厚之意,亦可以作为仿汉粗白文印的反色处理,但是在艺术表现上又与仿粗白文印有所不同。此类印章中,丁敬的传世作品中没有特别优秀者,不如其后的蒋仁与黄易的作品。特别是丁敬在此类作品中依然受到明代篆刻家的影响。

第三种,圆细朱文印,如上面给出的印章。基本继承了元代圆朱文印的特点,细而不弱,工而不板,在圆劲秀丽中仍存有浑朴之气。这也是圆朱文印的审美标准,但是相对秀丽柔和的圆朱文印还是有所不同的,圆朱文印自出现以来就深受印人所喜爱,但是过于的求工细而易产生弱、板之气。

第四种,方圆结合的细朱文印,如上面给出的印章。此类印亦是较有特色的,将汉篆与秦小篆融合起来,印文转折处间与方圆之间,是浙派朱文印中最有特色的一类,也是所留作品最多的一类。如果我们结合其时的书法中篆书的发展便可以看到其中的同步发展,其时的篆书书法亦是慢慢将隶书的笔意融入篆书之中,笔画弯折的处理亦是更加的脱离了秦篆一味圆转的处理。特别是第二方“明中大恒”印,“明”字的圆“日”与“恒”字可以的方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看出丁敬每印求新的创新思维。

我们再来看看白文印:

第一类是仿汉白文印而又出新意的作品。汉白文印,特别是汉粗白文印,是汉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能表现汉印艺术魅力的种类,从元代赵、吾以来,为文人所推崇和钟爱,也是学习篆刻必须学习的种类。

第二方“两湖三竺万壑千岩”印,“万”字的特别处理,形成印眼,别出心裁,即保留了汉印平和醇厚的韵味,又得汉印灵动之神。

此类印是从汉印平而灵动一路发展而来的,并创造性地强化了方折与圆转的融合与变化的特征。直画不直,笔画粗细不匀,篆法结字富有天趣。碎切刀法波磔前进,似离而合,使印文线条别具浙派风格的浑厚金石韵味,于大气平正之中显天真,从而形成了灵动而又朴茂刚健的印章风格。这种风格亦是浙派白文印的规范,丁敬之后的浙派印人多取法于此。

第二类,仿汉凿玉印而有新意,如上面给出的印章。运刀稳健朴拙,自然而有笔意,犹如铁笔书法。

第三类,方文圆转,用刀冲切奔放的白文大印,如上面给出的印章。此类印是丁敬晚年白文印中有创造性的一种。之前我们知道,作为书画附属的篆刻艺术,其作品大多尺寸不大,有大一点的印作大多是收藏鉴赏印。但是丁敬的此类白文大印的出现,加上丁敬为始的对印章边款的重视,是使得篆刻从书画中独立而出作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的贡献。后来此类白文大印的闲文印为后世印人所钟爱。

当然作为一个破旧立新的划时代篆刻家,其有些作品和艺术风格亦是不完善的,例如下面给出的仿倒薤体印、柳叶篆体印。

以上是具体细分的丁敬篆刻艺术种类,可以从中看到其篆刻艺术的全貌,亦可以视为浙派篆刻艺术的基本分类,再遇到浙派篆刻家的作品,大家亦可以从中找到其源流。

在篆刻史上,丁敬是反对泥古不化的,提倡借古开今,开创了浙派,虽然浙派的提法是在黄易、奚冈的盛名大造时提出来的。丁敬的篆法,不受《说文》所拘束,广采博取诛体,多用减笔汉篆及简体篆字,并参用隶法入印。这里我们要提及的是近代篆刻在有段时间是受到一些局限的,例如用字,要求必有出处,这是没错的,但是对于一些新生字,亦应该有灵活的处理,既不要刻意从古,亦不要刻意求怪求异。

丁敬的篆刻章法宽疏大方,今日我们所分的类别没有特意的强调章法,只是从最简单的朱白和风格来介绍的,章法上的细节分类,我们会结合印章来说明。

刀法更是独具一格,用碎切短刀波磔前进,其目的是增加金石的韵味,创造了具有自身鲜明个性的汉印风格。其“倒钉款”行书边款,更是意态跌宕,藏奇险变化于一统,明日我们会单独的介绍下浙派款识的艺术特色。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