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大唐迴元观钟楼铭》 124×60cm 西安市和平门外出土
《大唐迴元观钟楼铭》,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令狐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石横置,长124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青石质。碑题为“大唐迴元观钟楼铭并序”,令狐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铭文共41行,满行20字,共761字,唐开成元年(836)4月20日立,由当时名工邵建和镌刻,刀口清晰,颇近真迹。
与碑相距不远,伴出了一截残断的无字棱形经幢,以及直径一米的八角形经幢顶盖,从雕刻风格看,应属唐代遗物。由于长期埋藏地下,碑面和十余字因擦磨或捶击受损外,其余字划基本完整,文可通读。碑文前半部分记叙了唐代迴元观的历史沿革,其中提到迴元观旧址原是唐玄宗赏赐给安禄山的宅第,以及“安史之乱”历史事件。碑文的后半部分,讲述了唐文宗给迴元观赏赐铜钟的经过,并赞扬钟声的美妙。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