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之书法有格、唐之书法重法。晋格雍容、唐风古法。

一、晋书之格

要是建一座书法博物馆,那灿烂辉煌的晋朝书法,倒是非常值得驻足流连的。晋朝书坛继承汉魏以来流风余韵,使得草书、行书和楷书都达到了高度成熟;并且还佳作如林,人才辈出,一时蔚成大观,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如: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千年流传,至今尚能为人们所看到的煊赫名迹,有着“银钩虿尾”美誉的西晋索靖《月仪帖》、《出师颂》;我国历史上现存第一件文人书法墨迹,陆机《平复帖》;被称为“三希”之一的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出现在两晋书坛上,尤其是东晋书坛上充满着奇异光彩的明珠。

雍容晋韵的“韵”,兴起的时代正是文人在书法史上展露头角并成为主角的时代,是书法从工匠技术到文化艺术的转变,从客体(文字)的形式至上到主体(书法家)的精神至上的转变,书法由此开始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和宏扬,而最合适的载体就是行书、行草书。

那为什么不是楷书呢?首先,它不困于法、不陷于意,它有着丰富而细微变化。据说《伯远帖》所显示的晋韵风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纵览西晋书坛,时书法名家除了索靖、 陆机,比较著名的还有山涛、博玄、卫璀、杜预、张华、左思等人,可是因为影响不及其他的大,并且书迹刻本的流传,也都零零星星,所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们的印象也就自然淡薄了。

二、 唐书之法

唐代书法是一种书法形式。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取得的发展。晚唐书法较少发展。唐代书法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

唐朝自太宗至玄宗前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四方来朝,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文学艺术进入雄强博大、汪洋恣肆的新境界,定法度、立标格,激情渲泻,烂漫多姿,名家、大家迭出。

盛唐的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而唐法的最后定型,即是颜真卿所创立的“颜体”。

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话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