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国书法比作一个江湖,那在书法史上,绝对高手云集。不过,在不同的时代,能够傲视群雄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位大宗师。他们技法卓绝、书艺惊人,粉丝无数,受万世之景仰。而若要论及最为狂放不羁的书法流派,当属草书无疑。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创立了这一“秘籍”的开山鼻祖——张芝。

张芝书法

门庭显赫

张芝,字伯英,东汉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草书的创造者,被誉为“草书之祖”。生年不详,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张享曾出任汉阳太守一职,母亲乃富家千金,贤良淑德,父亲更是名声显赫,乃凉州三明之一张奂,曾陆续出任护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大司农等官职,屡立功勋。

身为张奂长子的张芝,身上不仅毫无官家子弟的纨绔之气,还十分谦逊好学,淡泊名利。《断书》记载:“伯英名臣之子,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意思是说张芝虽然是名门之后,却自小就品德高尚,勤奋好学,朝廷多次下诏令他做官,却都被他拒绝。在张芝看来,尔虞我诈、争名夺利的朝堂远没有临池挥墨的日子来的潇洒自在,这与他的心性不无关系。能够创造出草书这样大气潇洒的字体,张芝显然是不适合朝堂的。

张芝故里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张芝醉心于书法,师从杜度、崔瑷二人。他的父亲张奂为了让张芝张昶两兄弟习文练字更加方便,着人在河边打造了石桌、石凳、墨池等物。从此,两兄弟用布帛作为纸张在池边学习书法,日积月累,书写过的布帛漂洗后反复利用,池水都被染成了墨色,飘散着淡淡墨香。这一事件逐渐被传为佳话,后人称之为张芝墨池。《四体书势》中曰:“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王羲之《番书论》云:“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佛及也。”《敦煌古迹廿咏》中有一首《墨池咏》赞道:“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圣草雄千古,芳名冠一时。舒笺观鸟迹,研墨染鱼缁。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在张芝之前,人们书写的草书还是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形态,张芝在将崔杜笔法烂熟于心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创造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在当时影响很大。其形一笔所成,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其势大气磅礴,潇洒不羁。古人谓之:“一笔飞白”,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无拘无束,汪洋恣肆的阔大空间。历代书法大家誉称张芝草书为“一笔书”,尊称张芝为“草书之祖”、“草圣”。

张芝石雕

为世所宝,千古流芳

正是这样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苦苦求索的钻研精神,张芝才能攀上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座高峰。当世称其书“为世所宝,寸纸不遗”,以显示张芝墨宝之珍贵。杜甫在《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中所写的“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就是对这一史诗的描写。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被誉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中年曾师承张芝,他对张芝十分推崇,且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无论这是否是王羲之的过谦之词,都足以说明张芝的书法造诣之高。唐代的狂草大师怀素也自称他的草书是学习了张芝、张旭二人。草书大家孙过庭称“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

张芝故里文艺表演

一笔绝尘,独孤求败

有关张芝生平的史料记载很少,这与他情操高洁,不慕功名无不有关。但仅仅是从为数不多的相关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史学家、诗人、书法家们对他的肯定与推崇。《淳化阁帖》里收有的张芝墨宝五帖三十八行被历代书法家及爱好者珍视并临习,张芝的书法艺术精神一直流传在中国书法的血脉中。

张芝这“一笔书”在当时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立于书法之巅,一生没有对手,书法界的“独孤求败”,他当之无愧!

,第一幅字是怀素的书法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