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
三国魏书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或作许昌人。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初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即位,改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转平阳乡侯。明帝时封定陵侯,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卒谥成侯。工书法,书学曹喜、刘德昇、蔡邕。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自言精思学书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
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因此在他的真书中也带有浓厚的隶意。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唐朝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钟繇在书法上是下过苦功的,尝自称:“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入语,以指就座边数步之地书之,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可见其矢志专一的学习态度。有一次,他在当时一个著名书家韦诞家中看见一篇蔡邕论笔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于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灵丹救之。及诞死后,繇阴发其冢,始得之,书遂大进,可见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宣示表》 故宫博物院藏
后人将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云:“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虞世南云:“钟太傅师资德昇,驰骛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妍。其传世书作真迹已无存。《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唐张怀瓘《书断》云:“太傅虽习曹、蔡隶法,艺过于师,青出于蓝,独探神妙。”又云:“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虽古之善政遗爱结于人心,未足多也。草书则卫索之下,隶行入神品,八分草书入妙品。”郑元祜云:“元常《荐季直表》,其法度与《戎辂表》无少异,汉季楷法全是隶,其古雅可见,于后二王为翰墨宗匠,顾岂能外此哉!”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后人临摹。
贺捷表 郁冈斋帖本
魏晋韵致——浅谈钟繇书法艺术
将中国书法按史学的角度进行一番纵向梳理,我们发现,以书体的演变和进化作为主线,汉末的时候,虽然隶书作为主体,但是受当时实用的需求,从隶书分化成了楷书和章草两条线向下延伸。这种书体衍化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称为书体的一种进化。当时的书法,更多的是以实用为目的。只是当代,我们发现了它们的艺术性。自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出现到篆、隶、楷、草、行各种书体的完备这一书法史的进化,我觉得社会实用的要求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艺术往往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为实用所服务,而最后,再慢慢与实用分开的。而在书法史上,书体衍化完成后,其艺术性也随之显现。纵观中国书法史,每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有主要的发展书体。如秦之篆,汉之隶,魏晋之小楷和行草,唐之楷,宋之行草,而清代则在篆和行草等书体都有重要的发展。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各不相同的书法特色,又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态。
唐代的时候,各种书体已经基本完成了其进化。楷书、行书和行草书或许就因为其实用性强烈而成为了各古代书家的必修课。自钟繇起至清代,书法史上涌现的每个大家,基本上都是集楷、行于一身的。而小楷更是作为每个书家的强项在艺术领域开花结果。“不精小楷者,无以成大家”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小楷成为文人墨客把玩、品味兼具手札、奏章,抄写经卷的最具实用性和欣赏性的书体。较之其它书体,小楷因其“小”,笔画精细,如何在蝇头小字上体现出大世界,则是每个小楷练习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唐尚法”,唐楷法度严谨,笔画精到,确实是楷书的一座高峰。唐楷虽然也有人将其作为小楷书写,但更多的还是作为中楷、大楷展现。而“晋尚韵”,晋的楷书,当时更多的是小楷,较之唐楷,晋小楷在书法史上更具有文人品格和文化品格。其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书家的素养、学识和艺术技巧。我一直都认为,小楷,是最能够表现艺术家心性的一种书体。
不管是那种书体,各个时代的代表大家都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魏钟繇隶意朴茂,晋二王淡远空灵,唐楷法度森严,元赵孟頫在二王遗风寻求柔媚,明王宠、黄道周上溯魏晋散淡奇逸。这似乎是一种回归,几千年的小楷书法慢慢发展,然后又重新上溯,归根结底大部分书家还是从钟王的身上取法,然后再建立自己的风范。
书体的融合屡见不鲜。篆与隶的融和,篆、隶、魏碑与行草书的融和等等。于小楷书法融和以隶、行草之意亦是不鲜。然而站在今人的角度看,后代的书家将小楷融以古意,都有一种刻意的追求。当然掩饰得妙,这种刻意也会成为自然。为什么小楷融以隶、行草之意会古呢?这种做法从何人开始?这些依然是从钟王身上取法的。
钟王——钟繇、王羲之。对于王羲之,家喻户晓的名字,即使没有涉及到书法领域的孩童,也有知晓的。然而钟繇,没有踏足书法领域的人,是比较少听到这个名字的,甚至我发现有一部分人,学习书法几年有余,在唐楷上磨了几年功夫,却还不知道有钟繇这个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能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
钟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颖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明帝时进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钟太傅。谥成侯。钟繇书法学习曹喜、蔡邕、刘德昇。他博取众长,擅长隶书、楷书、行书。对书法的章法和结体有深入周密的研究。其书法的艺术特点是:巧趣精细,茂密幽深,自然天成,无雕琢气。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被历代奉为楷模。被北宋《宣和书谱》誉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与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并称钟王。钟繇书法真迹未传下来,主要书法代表有“五表”——《荐季直表》、《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调元表》和《墓田丙舍帖》等。
如果说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不为过的。甚至可以说,钟繇是楷书的开山鼻祖。我国几千年的楷书艺术,正是从他开始的。楷书在他手里发展、成熟。“五表”中的《宣示表》,被尊为“正书之祖”,足可见其地位,故其书法艺术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钟繇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而“活”。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除此之外,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钟繇小楷,正是如此。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遍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因此,当他创新写楷书时,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而那个时代,还有一条主线是章草。所以钟繇的小楷里面除了隶书意外,还融入了一些章草笔意。这样使得小楷显得灵动了。而不是呆板。憨而不板,这是钟繇的境界。
我第一次接触钟繇的时候,是从他的《荐季直表》开始的。当时我算是一个书法的门外汉。看到那个帖子,觉得写得很奇怪。字形似乎很松散,结构也不甚完美,扁扁的字型,并不觉得漂亮。可是随着学习的推进,我现在总是固执地认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荐季直表》绝对是一流的,是可以直追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虽然好几个版本的“天下第一真书”中都没有《荐季直表》的身影,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荐季直表》日本宇野雪村氏藏宋拓本
钟繇书于魏黄初二年(221),楷书,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迹本传于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腐烂。明代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诸篇之首。
此帖或为唐人根据原本所摹,或为伪托,但应属“伪好物”。由于它具有钟书的基本特征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故得到书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如陆行直说:“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王世贞认为,在此帖显世之后,“天下之学钟者,不再知有《淳化阁》”(指《淳化阁》所载钟繇诸刻帖)。此帖笔画、结字都极其自然,章法错落。梁武帝等所说“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以及“行间茂密”等于此帖表现最为鲜明。钟繇所创造的“钟体”,同王羲之的“王体”是我国书法史上两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典型,影响极其深远。
《荐季直表》是钟繇的书法中最不成熟的楷书作品。而我认为在钟繇的书法中,《荐季直表》最“古”,最“活”。“活”即自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作一些规律化的书写。钟繇的高人之处在于他在结体上并不刻意地过分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赋形。其字型偏扁,横长竖短,横细竖粗。其笔画带有浓重的隶书味道。例如其中的“素”、“老”等,其长横的收笔用的就是隶书的笔法。并且,在整个字帖中,几乎所有的转折都是圆转的。这就是从隶书和篆书中取法而来的。圆润并且饱满丰富。其偏旁很多都采用章草的笔意为之,例如其中的“復”(“复”繁体),把双人旁用草法为之。很多字看起来似乎很松散,其实形散意连。其中的“間”(“间”繁体),看起来似乎没有两个笔画是相连接的,但是其笔意却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整个字是凝聚的,是不失法度的。有“疏可走马”之态,虚实相生,古意盎然。这也体现了魏晋意趣。把字的结体处理成比较“呆”、“憨”、“笨”的形。这种结体恰好是魏晋小楷乃至魏晋书法的整体气格——高古、静穆、平和、冲淡。
锺繇《荐季直表》墨迹照片和真赏斋本
及其他刻本和王壮弘先生和锺繇《荐季直表》墨迹照片的发现在章法上,钟书全篇力避“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因而有一种质朴自然之美,这当即是古人所评“钟书天然第一”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明、清两代颇耗“功夫”的“馆阁体”终不及之的重要原因。
较之《荐季直表》,被尊为“正书之祖”的《宣示表》就少了很多古意了。不管是结体还是笔法,都要成熟得多,都基本脱离了隶书的影响,成为真正的楷书结体和笔法了。显示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因此被尊为楷书艺术之不祧之祖。这也是不为过的。但我却也不因此而觉得《宣示表》的艺术成就要高于《荐季直表》。观钟繇小楷时,领会其中的“天然”气息,也就是“拙”味,至关重要。也许就是因为《宣示表》的成熟,导致了其“天然”成分减少。就像一个人,成年了,就失却了孩童时的纯真一般。
明末傅山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定真率毋安排”的书法审美标准。朱屺瞻老先生在《癖斯属画谭》中说:“拙朴最难,拙近天真,朴近自然,能拙朴,则浑厚不流为夸侈、强烈不流为滞腻”,天真即直率、自然、不做无“雕饰”痕,近于儿童的天性,所以有人称“朴拙”为稚拙。《荐季直表》完美地诠释了这种审美标准。
还示表
宁拙毋巧.并非真拙,并不是拙劣。二十要去寻找丑中的“妍”,但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的“妍”,而不是市井气十足的妍媚。至于行笔生疏拙劣,不知书法为何物的那种外行的拙,则本不在其论。南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从钟繇的拙中读出其神采以后,便可领略到其拙之美了。
从学习的角度看,如果从技法的角度切入,把握和钟的整体,并不算难。当然还是比唐楷要难的。因为唐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你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按着规律写,总不会错。而钟书,就是没有规律可寻。很多都是需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发挥。要让别人看出你是学钟的,不难。但要“悟”出其中清和简远的气韵,萧远恬然之雅气,决非易事。品钟繇之小楷,如吟一首首优美的田园诗,溟和着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甚至让你,带着虔诚,去临摹,去品味。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cmlwf@126.com
往期经典
(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书画高清资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起居佳胜——苏轼手札大全
虽远为慰——王羲之传本手札墨迹十三帖
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
名家访谈
【对话名家】補砚斋访谈录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上)
【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 —— 石开先生访谈 (下)
经典专题
《石渠宝笈》特展布重量级展品抢先看!
“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展览作品欣赏
不爱江山爱丹青——宋徽宗 赵佶 书法专辑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国展学术论坛实况报道
推荐展览
事茗——东一书画雅集
陈忠康精品书法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最全记录)
"守正——全国百家楷书邀请展”
“望岳——南岳纪游书画展
傅志伟篆刻展
山房写字——廖伟夫书法作品集
,晋韵,钟繇书风,一钟繇的书法,怡淡高古,可望而不可即。本人曾极力临摹《荐季直表》,但收效甚微。这座山高过二王(楷书)。,古意、活动、朴茂之韵实为难得!,过分的尊钟,来源于王羲之,钟智玲是不是他的后代?,受教受教,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