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及特殊的时期,锺繇不但是魏国的重要官员,而且书法极好!是当时最重要的书法家代表,小楷造诣深厚,地位非常高。传世作品也主要是小楷,在后世影响深远,并被誉为”正书之祖”,与后代的王羲之并称作”锺王”。在喜欢文化的魏国,锺繇借用自己的政治身份,大力推动了书法艺术向前迈进。他的这种积极活动,不但提高了人们对书法的极大热情,而且加快了楷书普及与规则形成的步伐,直接影响了后世崛起的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以至后世习小楷者均为锺繇为祖,其作品的结体与用笔亦成为后世衡量作品高下的标准。传世作品众多,但原迹都已亡佚,从其临本刻帖也可见锺氏之风采。
锺繇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大大减少隶书波磔之势,改变了扁平的结体体势,章法上拉近字距,拉开行距,一改隶书行窄字宽的布白原则,显示出较为宽松的布局,透出空灵之韵。其尚存隶意的笔法,偏扁的结体,拉低的重心与修长的横画,彰显出锺繇书法的独特魅力。从创新意义上说这种极富时代特征的新创造,不但叛离了具有几百年历史的隶书时代,更是一种审美意义的全新表现。
《宣示表》为锺繇书帖中极为重要的作品,南朝王僧虔曾在《论书》中记载王羲之得到《尚书宣示表》后又借给了王敬仁,但敬仁却英年早逝了,他的母亲知道儿子特别喜欢《宣示
表》,于是就放到棺材里随葬了。该记载是否属实终无法考究,但原本确已难觅。现在所见虽为临本刻本,其书体整齐而肃然,几乎无隶意,与同出一年的《荐季直表》迥异,因其风格特征与王羲之小楷相近,故世人多冠以右军之名。但此帖风格浑厚、淳朴,点画圆润饱满,遒劲朴茂、格调高古,有一种成熟楷书体态气息。
章法上行距略近,有别于《贺捷表》宽松之势,字句紧凑但不拥挤,给人的清净爽朗之感。字形自然错落,颓然天放,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的形成。另一幅作品《荐季直表》,在章法布局上与《宣示表》差别较大,不但拉大了正文字距、行距,而且字势扁宽,上下字忽大忽小,错落参差又不失行气。
字形大小的变化形成的韵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如同诗句的平仄变化,亦如音符的高低跳跃。这种美感并非作者刻意为之,而是作者凭感觉自然流露于笔端,所以字形差别虽然较为明显,但给观者依然是极为和谐的感觉。梁武帝曾在文章中对锺繇书法作品中字的动静变化有过极其诗意的比喻”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梁武帝的评语不但形象准确,而且更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那字的大小动静不一,婉若云霄中展翅翱翔的群鸿,虽各自独立,但又不忘其行列而归于一致,在广袤的天空中翩翩而舞、忽大忽小、若隐若现… 境界妙不可言。
吴地出土的简牍书主要有江西南昌的《高荣名刺》及简牍和安徽马鞍山的《朱然名刺》及《木碣》,都有较为接近楷书的写法。用笔沉着,笔画已是典型楷体特征,结体略微扁宽,尚有隶意特征。朱然是三国时代吴国名将,其”木刺”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名片。四川大学方北辰教授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中介绍”朱然名刺”时表明该墨迹应该是朱然本人书写。由此可见在三国时代,楷书的发展已是势不可挡了。
,字形大小的变化形成的韵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如同诗句的平仄变化,亦如音符的高低跳跃。这种美感并非作者刻意为之,而是作者凭感觉自然流露于笔端,所以字形差别虽然较为明显,但给观者依然是极为和谐的感觉。梁武帝曾在文章中对锺繇书法作品中字的动静变化有过极其诗意的比喻”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梁武帝的评语不但形象准确,而且更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那字的大小动静不一,婉若云霄中展翅翱翔的群鸿,虽各自独立,但又不忘其行列而归于一致,在广袤的天空中翩翩而舞、忽大忽小、若隐若现… 境界妙不可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