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像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平复帖
《平复帖》为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牙色麻纸本墨迹,规格为20.6 x23.7cm,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贴内容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平复帖》。
原文为:“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平复帖》在字法上主要表现在字势的多变与字构件的错落组合。整帖字势以正为主,间以左右舞动的欹势,颇有奇趣。其结体瘦长,书写简便、率性,逸笔草草,没有循规蹈矩。撇捺无波挑,平添了几分险崛之意。如:“子杨”两字,“子”字“竖钩”笔画,省略“钩”后“竖”似“撇”画一样向左下撇出;“杨”字“竖”画向下拉长,字内两撇变短,变化为直接向下的线条。这些都是为强化纵向发展的字势而进行的处理。明代书画家詹景凤曾在《东图玄览编》中评轮道:“陆士衡《平复帖》以秃笔作稿草,笔精而法古雅。
《平复帖》章法上行距、字距都没有明显的疏密变化,寓小矛盾于平静之中。全文共九行,每行三字到十二字不等,上端齐整,下端参差。行距、字距较小,行距略大于字距,字体大小变化也不是太大。这样紧密式的章法处理,给人一种森森茂密之感,也强化了浑厚之风格。”当代书画家启功曾评论该贴为:“十年遍校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
《平复帖》之前的章草,大都是碑刻,难以见到墨法变化。而《平复帖》则是书法史上传世作品中最早的墨迹本,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全文共蘸墨四次,墨色自然、虚实交替、变化丰富、风格质朴,墨色基本是由润到枯的自然过渡。明代书画收藏家张丑曾在《清河书画舫》中评论道:“《平复帖》最奇古,与索幼安《出师颂》齐。惜剥蚀太甚,不入俗子眼。然笔法圆浑,正如太羹玄酒,断非中古人所能下手。”
该贴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平复帖》上承汉简,下启今草,属于“章草”向“今草”过渡时期的产物,填补了于“章草”向“今草”过渡的历史空白,起到了改变章草的取势而向今草迈进的历史价值。
,转发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