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个传说,王羲之在王献之背后抽取他的书写毛笔,没有抽出来。于是评价说:此儿书,后当有大名。王羲之的这句话是否真有道理,这件事是否真的存在已经无从考证,但写字是否应该握笔很紧倒是历来所争论的。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握笔很紧是说明他把注意力以及腕力和握力都集中到笔上,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所以王羲之对这种现象加以肯定也是对的。相比之下,现代的许多人写字都是站着悬肘写字,握笔往往讲求松弛,这是时代不同所造成的观念不同,也是方法不同的缘故。对于初学者而言,握笔紧一些是很必要的,只有握笔握得牢,力量才能很好地发到笔尖,但也要注意运笔的灵活性,不能把运笔的灵活度降低才好。

王献之《地黄汤帖》

晋王献之鹅群帖

王献之鸭头丸帖

王献之为王羲之第七子,他幼时从父学习书艺,得到悉心传授,奠定坚实基础,显露超人才华。后来他取法张芝,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王献之《东山帖》

王献之草书《中秋帖》

王献之《廿九日帖》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