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之以真行为显,献之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南朝宋,齐,梁,陈之间,人多崇尚王献之的字。
晋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赏析《东山松帖》又名《新埭帖》、《东山帖》,纸本墨迹,纵22.8CM,横22.3CM,4行,33字,故宫博物院藏。
《东山松帖》是王献之写的一通信札,为断札,有四字磨灭。“埭”(音带)即堵水的堤。存于清宫旧藏《法书大观》册中。寥寥四行,格调清新隽逸,大家风范俨然。因其中结字用笔时出宋代米芾意味,故历来研究者多断为米氏临本。
《东山松帖》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表现出从意适变、洒脱不羁的美,不拘荣枯浓淡、正侧藏露,将生命的原色呈现于使转顿挫之间。其字势,散淡,漫不经心,信手布构,如田野学士,超朝参列。古法、家法都在这里隐遁,以自己之笔墨,抒自我之心胸,真可谓“洗尽尘滓,独存孤迥”。通篇无一字相连,字距行距宽松,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如东山之松、竹、石、泉,悠然寥落,超然玄远,营造出一个晶莹鲜活的优美意境,表现着晋人潇洒超逸的胸襟。
原文: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百。叙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船□□给,勿更须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