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帖 · 太清楼帖王献之卷
图文整理 / 休休堂

宋大观初,徽宗赵佶因太宗时所刻《淳化秘阁法帖》年久板已皴裂,不能复拓,兼以原帖标题多误,有的摹勒失真,诏出墨迹更定汇次,命蔡京书签及卷首尾题记,重为摹勒镌刻。帖刻于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兹称为《大观帖》,又因与《秘阁续帖》、《孙过庭书谱》、《贞观十七帖》同刻于内府太清楼,石刻置太清楼下,所以又共称为《太清楼帖》,或《大观太清楼帖》。《大观帖》系据宋内府所藏墨迹钧摹,当时正值北宋经济繁荣时期,百工技艺均极纯熟,徽宗本人又精通书画,对刻手要求十分严格,改正《淳化阁帖》不少廖误,且摹勒谨严,镌刻精工,故为世所重,论者以为超过《淳化阁帖》。




















宋拓《大观帖·太清楼帖》卷十(第一辑)

·END·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