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爱恨缠绵的东晋时期

东晋,一个文人爱,武者恨的特殊历史时期。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提起这个时期,是因为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之厉害,外有异族觊觎,内有王族之乱。可谓是真正的水深火热。

今天,我们暂时抛去这个王朝不好的一面,以平和的心态去看一看这个时代让人引以为傲的一面。东晋时期,是文化艺术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绘画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巅峰式的发展,并为后世的文学,书法绘画奠定了格调与法则基础。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相比的,甚至是盛世隋唐也要向其俯首。

东晋时期文化艺术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那个时期清谈思维的盛行。之所以盛行清谈玄理,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文人贵族都信奉老庄之道。以天地为根本,行自然之事。不苛求必须的规则,只希望自由无为的思想。尤其是书法艺术,在这个时代的表现则更加的璀璨。

王献之其人

东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发展是整个书法历史中最耀眼的一个朝代。诞生了以王羲之和王献之为书学代表的,并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书法风格。东晋的书法风格影响了自东晋之后至今天为止将近两千年的时间。所以今天我们专门说一说王献之其人。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书法家、诗人、画家、官员,“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王献之平时寡言少语,但是天资聪明,情商很高。才情卓越的王献之还被当时的东晋公主司马道福看中,并成为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书学其父王羲之,在其父的指导下,还对篆籀以及隶书有过许多研究。王献之书法虽然学习其父,但是其书法风格并不一味守旧,而是与其父有很多明显的区分。王羲之笔法偏向与内擫,而王献之则偏向于外拓。形态方面,王羲之偏向扁平,王献之偏竖长。这一点尤其是在小楷上有很明显的表现。王献之早年的行楷书法就是以王羲之书风为主的,后来经过漫长的书学之路与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人将父子二人并成为二王的原因。

书学之路

王献之天资聪慧,对于书法学习则是学习其父,但是并不拘束其父一门,而是潜心研究诸体,将诸体精髓融合应用到自己的书法中。王献之的草书除了学习其父王羲之,还兼学东汉的张芝,并别为一体。王献之小楷学习钟繇和王羲之,在二人的基础之上进行别开生面的改进,并对后世的小楷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行楷书法也与其父有不同的风格表现,是我们学习行楷的上好资料。

父子孰强孰弱的争论

历代至今都有对王羲之父子孰强孰弱的争论。这可能也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的。毕竟有的人认可王羲之的书学以及风格,也有人认可王献之。比如李世民就极力推崇王羲之,而否定王献之,导致王献之很多墨迹都散佚了。而王羲之的很多手札尺牍都得以摹画并保存下来。

所以说,二王父子孰强孰弱的争论其实必要性不大。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是二人的书学思想以及经典作品可以保留下来供后世学习观摩,这就是最庆幸的事情了。

一代书法才子的“羽化成仙”

王献之之前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的,他与妻子郗道茂自幼相识,算是青梅竹马。成婚后与妻子生活恩爱有加,不离不弃。后司马昱之女司马道福被王献之的才情所吸引,极尽努力迫使王献之休妻,并与自己成婚,但是王献之对前妻念念不忘,与公主司马道福陌生感极强。生活并不幸福。王献之为了怀念自己的妻子郗道茂,特意写下了《思恋帖》:

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见《淳化阁帖》)

王献之写给前妻的《思恋帖》

此帖足以证明王献之的品性了。386年,东晋一代才子王献之在郁郁寡欢中离世。带着他一生的才情“羽化成仙”了。至此之后的几年,随着谢氏家族的不断衰落,东晋也随之灭亡,中国历史也就此展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南北朝。

专栏 古代书法理论精选汇编 作者:书法影响力 88币 21人已购 查看,转发了,美得不行,王羲之,不用说了,王献之的书法非常喜欢,因为变化多了,类似的还有王铎书法,漂亮,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