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 今上海松江县)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世称“董香光”、“董文敏”、“董华亭”,在明末以书画名重海内。

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行书以“二王”为宗,又得力于颜真卿、米芾、杨凝式诸家,赵孟頫的书风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的创作。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许多作品行中带草,左图这幅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頫,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学识渊博,精通禅理,是一位集大成的书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画禅室随笔》是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

《行书宋之问诗》卷,明,董其昌书,金粟山藏经纸,纵30.9厘米,横468.5厘米。

本幅录唐代诗人宋之问《龙门应制》诗(见《全唐诗》卷五十一)并纪事一则。书写时间为“辛亥寒食次日”,即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董氏时年57岁。两年前,他辞去福建副使一职,此时在江南以游历山水和书画创作自娱。从他的自题中可知,此卷是以鼠须笔书写,心手相应,颇得己意,并称只恨不能为米芾所赏,可见颇传米书神韵。

鉴藏印为“广仁氏”、“吴氏昭公真赏”、“我浩斋图书印”。尾纸有吴麟振题跋一段。

明 董其昌 《宋之问诗》欣赏

【释文】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初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下凿龙。

龙门近出王城外,羽从淋漓拥轩盖。

云跸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巉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塔影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春壑初飞百丈泉。

彩仗霓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陌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间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警严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城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开黄道,王气周回入紫宸。

先王定鼎三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则天后游洛南龙门,命从臣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未安。之问诗至,文理兼美,左右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

辛亥寒食次日,秉烛试鼠须笔,亦恨米颠不见吾书,知者希耳。董其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