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1893-1976)的诗慷慨激昂,写情生死缠绵。其草书气势豪迈雄壮,瘦硬通神。那种大家气度,不是一般书法家所能达到的。其人品、学识及他对民族的功绩与伟人风范,领人神往。

毛主席的签名豪迈奔放,笔行利索刚劲,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作品中的签名各不一样。他及善于因势立形,随意挥洒,自成妙趣。一般“毛”和“东”字清晰可辩,“泽”字或极力拉伸,或精简笔画,一笔而过。

毛主席的书法艺术从传统中来,又区别于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毛体书法。在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签名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幅可独立的书法艺术珍品。

毛主席的签名如同他的书法,都有不同的鲜明特点。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毛泽东的书法较为传统,特色不明显。老人家签名经历了三个时期。

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毛泽东的签名,“毛”字多无撇,似长枪大戟,刚劲,充满必胜的信念与豪情。

40年代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签名的“毛”字再也不是没有头(撇)了,这个“头”从开始的短撇到十分潇洒的长撇,其签名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50年代末至1965年,是毛泽东行草书法艺术颠峰时期。因而,他对签名的理解比一般的书法家要深刻得多。其签名颇有动感,毛主席以磅礴的气势,奔流的笔法,使人观之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时间,由于“文化大革命”,局面长期混乱,加之晚年身体健康极差,影响了毛泽东潜心作书。这一时期的作品极少,有的字不计工拙,几乎没有了1965年以前那样的精品,他老人家的书法顶峰期至1965年。

据统计,“毛泽东”三字的写法多达167种,基本上看不到上下垂直或左右平行很规范工整的签名,从而增加作品整体动态变化之美,有时甚至可弥补作品正文章法的某些缺撼。

这种签名的变化,证明毛泽东的书法生涯中,从时间上,其书法风貌几乎是年年月月时时都在求新求变。

在空间上,同一篇作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求字对象,风貌相差甚远。这一变化,在毛泽东5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的草体签名尤显得突出,使字扭动、旋转,达到富有变化的新颖动感。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