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浓浓“金石味”的书画创作
潘武
人家说我善于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人家说我擅长书法,其实我的金石更胜过书法。
——吴昌硕
什么是“金石味”?
“金石”是指由金属和石质材料制成的器物,现存至今的实物包括殷商的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彝器、战国的钟鼎古文、先秦的石鼓、秦权汉瓦、两汉的石刻、碑碣、六朝的碑刻,以及历代的书法碑帖和官私印章,而研究这些门类的学问被称之为“金石学”。
红梅 吴昌硕 吴昌硕 一九一三年作
设色纸本 镜心 94×40.5 cm
成交价 HKD 1,770,000
保利香港拍卖
其实,金石学在宋代已经倡兴,然至清代中期才形成独立学科和完整体系,这与乾嘉时期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的勃兴是有密切关系的。金石学的繁盛最先影响的艺术是书法,它有力促进了碑学的兴起,书法家不再局限于承绪帖学,而更多从甲骨文、钟鼎文、战国古文、先秦石鼓文、秦权汉瓦文字、汉魏碑碣、摩崖文字中汲取营养,并与秦篆、汉隶相融合,遂形成了以阳刚之美为主的碑学书风,金石之味首先在书法中得到了体现。其次是篆刻,清中期以后,冶印一变主宗秦代玉箸篆的传统,融入了钟鼎上的金文、先秦的大篆、六朝的魏碑等,印章也增强了雄强气势,即所谓的金石之味。
秋色斓斒 吴昌硕 一九八五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约4.9平尺
成交价 HKD 1,062,000
保利香港拍卖
而画家将这类书法和篆刻融入绘画,才使画风产生浓郁的“金石味”。因此,至清代晚期才出现金石画派,是由特定的社会条件形成的,并非简单的以书、印入画所能造就。
墨竹图 吴昌硕
水墨纸本 134 × 66 cm
成交价HKD 805,000
保利香港拍卖
至于金石画派名家的出现,也应该有其必备的基本条件。即他必须有很 深的金石学根基,熟稔金石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兼善书法、篆刻,书法主宗碑学,篆刻不拘于玉箸篆,而且能自然地将书、印融入绘画,铸成一体, 相得益彰,从而才能创造出具浓郁“金石味”的绘画风格。而创立“海派”中“金石画派”的赵之谦和吴昌硕,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其中吴昌硕似更胜一筹,故他的影响更为广泛、深远。
吴昌硕“金石味”炼成记
吴昌硕在这方面的根基是很深的。早在青年时代,吴昌硕就涉足金石学,同治八年(1869年 )26岁时,他游学杭州诂经精舍,即随主人、经学大师俞樾学习金石训诂及诗词;同治十三年(1874年)31岁时,到嘉兴拜访金铁老,习得古器之法;同治十四年(1875年)32岁赴湖州,馆陆心源家为司账,间或协助整理理、摹拓汉晋古砖,编撰《千甓亭古砖图录》,他也自刻印章“道在瓦甓”,以示对古拙而充满生趣的古砖之浓厚兴趣。
《牡丹水仙图》轴,清,吴昌硕绘,藏于故宫博物馆
洒金,设色,纵174.7cm,横47.5cm
本幅款署:“梅生沈老伯大人德配伯母周夫人七十双寿。俊卿敬画。”
钤“吴昌石”朱文印。
图中牡丹以没骨积染法刻画,笔致潇洒飘逸,水与墨、色有机地交融,表现出牡丹旺盛的生命力和贵而不骄、艳而不俗的神韵。水仙以白描双勾法刻画,其不着一色的叶片与浓艳的牡丹相比具有洗尽铅华始见真的淡雅之美。生机勃发的牡丹和水仙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成功地表达了作者以此图祝福长辈健康长寿的主题,当属吴昌硕花卉画的代表作之一。
光绪六年(1880年)37岁来到苏州,寄寓吴云听枫园课读童子,以诗文求教于杨岘,欲师事之,固辞,以兄弟相称。同年,吴昌硕还交识吴秋农、金心兰、顾茶村、胡三桥、方子听等苏州书画界人士。
《荷花图》轴,清,吴昌硕绘,藏于故宫博物馆
纸本,设色,纵163.4cm,横47.5cm
右上方以篆书自题:“石师泼墨,往往如此。乙巳秋中吴俊卿。”钤“吴俊之印”白文印。乙巳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昌硕时年62岁。
图绘荷塘小景。荷叶以泼墨法绘出,墨分五彩,浓淡相宜;荷花以胭脂加水晕染,得娇艳欲滴之貌。构图盈满,层次鲜明,画风新奇。
光绪十年(1884年)41岁时初识任颐,开始涉足绘画。他曾自述:“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初识任颐始学绘画之时,任颐就点拨他:“你的书法根基深,不妨就以写篆书的笔法来画花瓣,而用作草书的笔法来写枝干,变化贯通,也就不难体会画理的奥秘了。”吴昌硕正是遵循这条“以书入画”之路,形成了“金石大写意”的画风。他在画作题词中经常阐述这一创作观念,如“草书作葡萄,笔动走蛟龙”;“离奇作画偏爱我,谓是篆籀非丹青”;“直从书法演画法,绝艺术敢读其余”;“画与篆法可合并,深思力索一意唯孤行”。以富金石味的书法入画,必然使绘画亦具浓郁金石味。而当时,他拓辑而成的《削觚庐印存》中,已显露出自身浑朴苍葬的“吴派”印风端倪。
《玉兰图》轴,清,吴昌硕绘,藏于故宫博物馆
纸本,设色,纵174.8cm,横47.5cm
图绘玉兰花依石而开的景致。白描的玉兰与墨染的山石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相互依托,虚实相生。兰、石以金石篆籀的笔法入画,浑厚老辣的笔墨融入简率疏野的写意花鸟画格之中,营造出“豪放而馨香”的绮丽效果,与图中苍劲有力的书法相映生辉。此幅当属诗书画有机结合的佳作。
款署 :“木笔年年纪岁华,昌硕。”钤“昌硕”白文方印。右下自题五言诗:“风过影玲珑,帘开雪未融。色疑来蜀后,光欲夺蟾宫。不夜云归晚,无暇玉铸工。青莲真失计,贪赋鼠姑红。己酉夏四月,安吉吴俊卿。”钤“仓翁”白文方印、“古鄣”白文方印。
“己酉”为宣统元年(1909年),作者时年66岁。
光绪十六年(1890年)47岁时,又与著名学者、篆刻家、收藏家吴大激相交,遍观其所藏古物及书画,在金石学、书法、篆刻等方面均获益匪浅,并撰成《金石考证》、《汉镜铭》诸书。
《岁朝清供图》轴,清,吴昌硕作,藏于故宫博物馆
纸本,设色,纵151.6cm,横80.7cm
岁朝指农历元旦,历代画家特别是文人画家都喜欢在这一天绘制《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吴昌硕作为一名文人画家,也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且多所变化,其最大的特点是很少取材于牡丹,他在《缶庐别存》中有一段话披露了其用意,文曰:“己丑除夕,闭门守岁,呵冻作画自娱。凡岁朝图多画牡丹,以富贵名也。予穷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贵花必不相称,故写梅取有出世姿,写菊取有傲霜骨,读书短檠,我家长物也,此是缶庐中冷淡生活。”此段话写于1889年,而在这幅1915年的《岁朝清供图》中仍然不见牡丹形象,其时吴氏的生活已有了极大改善,但仍不画牡丹,可见其富贵不移初志的高雅人格与画品。
吴昌硕中青年时期的游学经历,奠定了扎实的金石学根基,进而在治印、书艺方面逐步形成具金石味的自身风貌,至晚年他的绘画风格才日趋成熟。
吴昌硕绘画特点
吴昌硕绘画的笔法,最能体现金石味。他画中的线条、勾皴,多用书法之笔,如画梅用篆法,“近人画梅,多师冬心、松壶。予与两家笔不相近,以作篆之法写之。”;画兰主张用石鼓文、琅邪台刻石的篆法,“临抚石鼓琅邪笔,戏为幽兰一写真。”;画葡萄、紫藤类植物时,常采用草书笔法,而其草书也融入了篆隶之笔,所谓“强抱篆隶作狂草”。在吴昌硕绘画中,笔墨是远胜于造形的,而且十分讲究笔墨的书法韵味,尤其是书写的金石味。运笔粗细顿挫,起伏跌荡,不求圆润求苍劲,不尚流畅尚凝重;尤善用曲折盘旋的长线条,自上而下,似篆如草,纵横交错,雄健纵放;甚至连湖石也极少方折之笔,勾皴多圆浑之迹,极富篆籀笔意。这些笔法别具浑厚、雄强、古拙、斑剥之韵,弥漫着金石之气。
金秋盛菊 吴昌硕
纸本 130×66cm
成交价 RMB 2,415,000
北京匡时拍卖
吴昌硕绘画的构图也深受书法、篆刻影响。他善用篆籀之法拉长线条的笔法,往往使画面呈狭长尺幅,并形成“之”字或“女”字形构图,物象穿插交错, 繁简得当。画面多留空白,黑白相问,疏有致,甚至上部密实,下部空灵,这显然是吸收了书法、印章中 以白当黑、虚实相生、揖让呼应、全局平衡的布局法则。这种构图方式也使作品呈现出书、印的韵味,散发一股金石气。
牡丹顽石图 吴昌硕
纸本 150×40cm
成交价 HKD 531,000
北京匡时拍卖
吴昌硕绘画以气势取胜,这股气亦即金石之气。他曾自谓:“苦铁画气不画形”,“作画时须凭一股气”,此气即源自书法的劲拔之气,篆刻的壮美之气,以及他作画所追求的磅礴之气。吴昌硕有两句著名画诀:“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仍照顾到气魄。”,“大胆落笔,小心收拾。”他作画时特别注重整体构思,往往酝酿甚久,不落一笔,一旦成熟,即一气呵成。他以气推动笔 ,落笔如飞,放收自如,兼之运奔放之书、印笔法 ,更使作品充满豪气。其气势诚如齐白石所评:“放开点机,气势弥盛,横涂竖抹,鬼神莫之测,于是天下当叹服矣!”“而这种气势恰与阳刚的金石之气是一致的。
吴昌硕画作鉴定
在鉴定方面,应该看作品整个的气息,吴昌硕的作品会给人一种振奋的气息,而赝品看上去就会不舒服,最重要的就是他的石鼓笔法。吴昌硕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他写字绘画都是中锋用笔。他一般用羊毫长锋写石鼓、画画,大多时候都是用磨的墨。他的绘画、书法和篆刻气息是比较匹配的,他的印章和书法一样都比较厚重。
致三多花卉册 吴昌硕
册页 (四开八页)
成交价 RMB 43,700,000
中国嘉德拍卖
在吴昌硕作品的鉴定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书上说吴昌硕三十九岁以后得到一个缶,很喜欢,就自号“老缶”,所以他的作品如果题款是“老缶”,那都是三十九岁以后的事情,但是据吴超(吴昌硕曾孙吴超)所说,吴昌硕最早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号“缶”了。还有人说吴昌硕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用“昌硕”,但存在一幅吴昌硕三十九岁时题“昌硕”的作品,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对。还有人认为吴昌硕七十岁以后题“吴俊卿”都是假的,曾经见到的作品就有他在七十五岁题的“弟吴俊卿”。齐白石曾认为吴昌硕有一幅作品画得很好,但有人根据题字“老缶吴昌硕”就认为它是假的,其实,吴昌硕作品中“吴昌硕老缶”题的多,“老缶吴昌硕”题的少但也有,以此判断真假太绝对了。另外,也不能单独根据印章来鉴定,吴昌硕早期也刻过很多印风比较杂的印章。另外,由于现在有人利用高科技造假,搞一个铜版的印章也非难事。
作者介绍:潘武
潘武,湖北蕲春人,生于1973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从事古玩艺术工作二十多年。先后在武汉、长沙、九江、六安等地担任文物艺术品收购鉴定工作。协助文物部门、考古工作队勘探,挖掘文物二万多件,编写文物鉴赏论文三十多篇,发表于全国收藏报刊上。
多次参与央视及省市电视台鉴宝工作,担任古玩艺术品初审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13年参加清华大学美术系古代艺术高级研修班进修学习,并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文物艺术品高级鉴定评估师》资格证。独立往来于广州、北京、湖北、武昌等地,从事古玩艺术品的鉴定工作。
,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