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魏晋以降,书法进入全面自觉性时代。典范的确立使得后来者不断地追寻、探索。其中由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二王”为最。
唐以后,至清中期,中国书法一直以二王帖学为中轴线进行左右摇摆,或流美,或恣肆,无非以此为基。
而中国书法的另一宝库,自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无名氏的碑刻书法,一碑一味,风格丰富各异,却一直被后人忽视。
清中期,以阮元、包世臣为代表的书家大力提倡碑学,使得碑刻书法逐渐抬头。然而,此二位在碑刻书法实践上并未达到较高的高度,碑学虽有抬头,势头却并不足。
晚清康有为,31岁时成巨著《广艺舟双楫》,从理论上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提出“尊碑”之说,大力推崇汉魏六朝碑刻书法,对碑派书法的兴盛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以晚清书法巨子身份,大肆鼓吹“尚碑”意识,造就一代新风。
更难能可贵的是,康有为在书法实践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以帖入碑,以平长弧线为基调,转折以圆转为主,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运笔时迅起急收,结体不似晋、唐欹侧绮丽,而是长撇大捺,气势开展,饶有汉人古意。给碑学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也为我们今天学习碑刻书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范本。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