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黙讲:"要论书法,就必须先讲用笔。实际上是这样,不知道用笔,也就无从研究书法。用笔须有法度,故第一论笔法。笔法精通了,然后笔的运用,才能自由,无施不可。第二进而论笔势,形势己 得,必须进一步体会其神意,形神俱妙,才能尽笔墨的能事,故最后论笔意。"

沈尹默幼年学书,初学黄自元,后又学南京仇涞之,虽然在书法上用心颇勤,但是却没有得书法的妙径。一次,沈尹默在好友刘三处喝酒,写了一首诗。这首诗被陈独秀看到了,第二天陈进了沈尹默家就批评说:”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这种素不相识的刺耳批评,放谁都不一定好受!

他曾不止一次地感叹过他所走过的弯路和碰到的曲折,古人书法的技巧当成秘密,将此隐藏在繁杂浩瀚的书论里面,良莠不齐,充斥着难应用的繁杂空洞理论。沈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将自己几十年通过书法实践和从古代书法理论中探寻到笔法的奥秘。将这些笔法、笔势问题讲解清楚,著书立说将这个结论告知大家让大家免走很多弯路。

这篇文章按照笔法篇、笔势篇、笔意篇的顺序讲解,重点讲解的是这里面最为基础的”笔法”。

笔法篇

1、执笔法:、押、钩、格、抵

沈尹默执笔方法上认可唐朝陆希声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执笔的方法。通过下面的一首诗来讲解:”巧擫外押嵌已牢,钩配格抵执乃死”就是讲究执笔中关键的点在于手指要实,书写的时候也无需做大动作,提 按的关键在于腕部。”五指包管掌自虚,掌竖腕平肘自起。”这里讲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这八字的要点其实就是为了用笔灵活,做到”随己左右”

(执笔五字法是适合高桌、坐姿的一种执笔法,在其他的书写环境和要求下,执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是一定要追求使转灵活)

擫用大指押食指,中钩名格小指抵。巧擫外押嵌已牢,钩配格抵执乃死。如上所说各尽职,永不转动成一体。五指包管掌自虚,掌竖腕平肘自起。肘起掌虚腕自活,随己左右运不已。捉管高低择其宜,端正歌斜唯可使。按提使转腕出力,指但司执而已矣。

五字执笔法

2、运腕法:掌竖腕平

在书写的过程中,沈尹黙主张运腕,反对转指。手指的功能主要是抓紧毛笔,手腕的关键才是提按转动。如果运用手指去转动笔,会影响握笔的稳定性,并且因此影响到书写的笔力。

沈尹黙讲求运腕的灵活,只有用腕书写,笔的提、按的细微动作才做得出来。并不会因为枕腕的原因影响书写的灵活度。

3、行笔法:起伏顿挫

沈尹黙把行笔的动作,用人的行走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就像人走路,两脚交替向前。

在书写的时候,每一个点画的中线上,通过起伏、顿挫的不断运动,让笔毫的墨着在纸上。一心一意的关注纸上的笔毫,务求线条骨力完备,刚劲不挠。用锥画沙来形容就是,并不是用锥轻轻的在沙子上一划而过,而是扎进去,摇摆着前进,这样的笔画,笔墨边沿有力量。行笔要注意不是毫无起伏地一味平拖,没有力度。

4、笔法:笔笔中锋

在《书法漫谈》中他讲:点画讲究笔法,为的是"笔笔中锋",因而这个法是不可变易的法,凡是书家都应该遵守的法。

沈尹黙笔法理论的核心是笔笔中锋。中锋就是把毛笔的笔锋放在每字底一点一画当中,这样点画才能圆满美观。

笔势篇

沈尹默说:凡下笔和收笔处,必须留意详玩,不可放过一丝一毫……才能看清楚他们的笔势往来,得到一点一画的写法,久而久之也就能够随机应变,使每个字的结构出乎意外的美观。

沈尹默主张学字,不要从每个字的结构开始学习,因为间架是死的,而形势才是活的。只注意间架,就容易死板。因为每个人的情趣不一样,在书写点画的笔势亦不一样,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书法形势。这条路径实际上为书法家找到了创造书法艺术性的无限空间。

得笔势的方法:就是从笔画入手,练习好永字八法,关注每个字的下笔和收笔处,找到书写表现的方式,然后活用到各种形式的笔画中去。

笔意篇

字的起源,本来是由于仰观俯察,取法于星云、山川、草木、兽蹄、鸟迹各种形象而成的。因此,虽然字的造型是在纸上的,但是它的神情意趣,却与纸墨之外的、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态有自相契合之处。

前面讲到的笔法、笔势与现在讲解的笔意关系密切,三者依次为基础。通过前面笔法、笔势这些技巧的训练,达到心手双畅的效果。最后能用书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抒发自己的性情。

写者,泻也,他是人内在的情绪、感受、意志、趣味的流淌,流淌的结果就是那极富意味的线条和点画,表现为轻重疾徐、方折圆转、开阖流注。

在这个过程中切记不可舍本逐末,过于迷恋于书法形式的追求,丧失了书法艺术真正的笔墨趣味。毕竟你临摹的再像,充其量也只是伪造的字,并没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和生活体验。

,启功强调间架结构。沈讲的笔势是在通晓结构基础上的创作风格形成。,个人以为沈尹默在启功之上!,转发了,转发了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