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汉代,大量的草书简牍出现了(可以称之为草隶,如上右图)。东汉的时候,草书已经非常成熟,王羲之时代,今草也成熟了(如上左图)。我们今天讲的草书,一般指今草。今草到了唐代,又发展为大草甚至狂草,也就是草的程度不同。唐以后,草书一直获得最多的关注,尤其是明末清初。现当代,是草书的又一个高潮。 初学者需要知道的历代名家,主要应该有:东汉的张芝,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二王),唐代的张旭、怀素(颠张醉素)、唐代的颜真卿(虽无专门草书法帖但其行书中往往颇多草书参杂),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祝允明、徐渭,清代的王铎、傅山、八大山人,现代的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等。

颜真卿行草书《裴将军诗》

唐怀素《苦笋帖》

宋黄庭坚《诸上座贴》

明祝允明《草书诗帖》

清王铎《草书杜诗》

,如果沿楷——行——草练习,到草的高级阶段,笔画线条坚实,有力,如果直接学草书,线条就发飘,不扎实。,有心有梦有回忆 2小时前
纯属胡扯,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从古至今是从草书发展到楷书没错,草书即隶书的简化结构,作用就是图快,而楷书就是把所有书法字体规范化、正规化,这时候书法正是达到了成熟鼎盛时期,所以对于当代书法初学者而言,如果先学草书那就是把自己的书体丑陋化,甚至将威胁人性对书法的认识,要想学那就规规矩矩的,从基础学起,这个基础就是楷书,现在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能写一副好看舒适的字体(不添加任何书法艺术存在),能让不懂书法的人看到, 他们就觉得你写的字不错,很佩服你,并且觉得你人挺“正”的,对你有很大的职场提升空间,可以说楷书才是书法重要的源头,在历史上楷书之前都是在探索,楷书之后就是发展创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