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少时便立志习隶习,学汉碑达三十余年,为访河北,山东汉碑,倾尽家资。清方朔《曹全碑》跋:“国初郑谷口山人专精此体,足以名家,当其移步换形,觉古趣可挹。至于联扁大书,则又笔墨俱化为烟云矣。”他倡学汉碑,对后来汉碑之学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他自称:“作字最不可轻易,笔管到手,如控于钧弩,少驰则败矣。”其隶书飘逸虚灵,活脱洒丽。包世臣《艺舟双辑》将其隶书列为“逸品上”。后人称之为清代隶书第一人。
隶书剑南诗轴 纸本,纵104cm,横56.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录七言诗一首,末识:“劍南詩庚午春歸日書,谷口鄭簠。”下钤“鄭簠之印”、“脈望樓”印二方,首钤“酒原泉處福長”印。右下角钤“伊秉綬印”。“庚午”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郑簠时年68岁。
此轴书法用笔厚重,结字稍扁。郑簠隶书到晚年产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尤其在用笔上少了一些轻灵飘逸而增加了沉实厚重的气息,特别是一些出挑的用笔变化较大,结字也更加紧凑,在汉隶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反映了郑簠弥老弥坚的艺术追求。此轴曾藏清代中期著名书法家伊秉绶处,伊氏也为隶书名家。
郑簠《隶书浣溪纱词轴》 173.6×89.6cm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王绩望野诗轴 纸本 纵108.5 横74.3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隶书轴》纸本 纵160厘米、横50厘米。
簠《隶书七律条幅》绢本 纵167.5厘米、横47.5厘米 西泠印社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