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艺术的意境
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作者在作品创作中所营造出来的精神审美意识的呈露,通过自己对艺术本体了解深耕,以胸中纯正性情建立起来的对艺术作品的美学解读。
书法艺术作品的意境,与作者对艺术的审美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美学修养就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因此,一件作品的好坏跟意境的营造有很大关系。有的作品观之不畅、思之有余;有的作品却是一眼观尽、无意境可言,甚至就不愿意看第二眼。书法艺术的重表现性的秘奥就在于斯,那种性情真气领悟到的超脱自在、心神合一的境界还不具备再现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复制性。
意境的构建是个体作品的深层次的胸臆表现,并非一种单一的、单平面的再现。蔡小石《拜石房词》序中就有极其精妙的意境描述:“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谈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也,余霞绮天,一境也。再读之,则烟涛澒洞,霜飚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卒读之,而皎皎明月,悠悠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倏然而远也。”
对书法艺术境界的概括再没有见过能超过蔡小石的了,的确说得好,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个充满独立意趣的审美点画线条世界,按字形结构再进行胸臆加工构建,使充满生命活力的点画线条在有限的空间焕发出夺目光彩。因此,书法艺术的意境的来源是产生于书写文字作品的变化无穷的线条律动与墨色交融之中,产生于作者的激情造化之中,产生于心灵与自然的默默契合之中。
二,书法艺术的原始意境
1,线条笔墨所营造的形式美
线条艺术是构成书法作品的基本要素,气韵生动的线条最富于表达最完美的书法美学意义,用变化万端的线条构建一幅作品,其形成过程中的笔势的把控形成的正侧姿态以及扭转挥洒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出短时间的挥洒结果,通过感官刺激读者视觉,这种鲜明的感官性便是简单意义上的意境。
真正意义上的意境是书法本体意义的审美观念,必须具备书法美学的审美要件才能构成书法的艺术之境。书写作品的线条运行中,要获得书法作品的意蕴,须是作者心手合一的律动表现出来的天机神韵,通过观察作品线条可以窥见作者手指婉转在纸面上留下的迹化线索。书法之物我两忘的线条律动,也是作者的心灵悸动之舞。因此,线条的刚柔涩润、字的舒朗险峻甚至作者的冲和张扬,都得到充分展示,这是书法艺术最为视觉感知的最为直观的视觉艺术。
笪重光在《书筏》里有具体的描述:“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结在扭转。脉络之不断在牵丝,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勾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间透明在流贯,形式错落在奇正。”
“欲知多力,观其使转中途。何为丰筋,察其纽络一路。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肉托毫颖而腴,筋借墨而渖而润。腴则多媚,润则多姿。”
一件好的书法艺术作品,有“筋骨血肉”的生命元素,字字具有其生命活力的表现,因此,说书法艺术是表现生命的律动和张力一点也不夸张。要想把书写对象表达出生命的具象而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必须依靠自己的精神感悟去了解自然艺术的直观和抽象的表现方法,再通过笔墨的写意表达,把生命体的“筋骨血肉”以艺术化的展示。不仅如此,书法艺术所呈现的具有音乐的节奏感以及线条本身的表现神采,都能显露出作者表现生命律动的气息和韵味,展示作者的对生命的感悟。
2,书法线条艺术的抽象性
书法艺术是对文字书写的审美叙述,文字的抽象性要比绘画艺术还要抽象,因此,书法受制于文字的笔画以及字形结构的约束,作者只能在不破坏文字的笔画和结构的基础上去表现书法家的审美情趣和感知,去表现文字的艺术方面的形式美和动态美,比绘画更加集中、概括,作者在创作时能够联想到更多的物体具象表现出的审美特征,而不局限于某物某体的具象,寓抽象于现实的物态美之中,形式美也是抽象美的基础,并不是完全抽象的艺术的符号的表现。具有灵感神思创造,是生命运动通过线条运动的杰作,为书法艺术的生命意义的意境化创作的的关键。
3,书法之美的概括性
书法作品是供人们欣赏的,欣赏者通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来判定一件作品的品位,要求欣赏者静观默察,反复玩味,从现实事物的具象到抽象表达,再具体描绘点划和字形结构,再现和体会作品的形态美和动态美,并且通过书法家个体表现艺术的手法的差异性,了解书法家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通过玩赏艺术的形式美,窥探书法艺术的抽象魅力,领略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意蕴和奥妙。
三,书法艺术表达的主体精神高级境界
前面我讲到书法艺术的一般境界,所表达的物象于线条的形态美和动态美而表征出来的艺术风格,这也是书法艺术的初级境界。
对书法意境的追求,是书法家的终极目标,“道”是哲学家追求的终极目标。书法艺术的主体精神境界就是书法的“道”,“书之至者,妙与道参”是人在追求心灵的自然随化中不断体味艺术高级境界的终极广度、宽度和深度。出于自然,使心灵在超脱的胸襟中体味自然的无限博大,把握好自然之道,使艺术境界既超越于自然之外,最后又回归自然。
一卷《兰亭序》,首先通过书法线条墨象的创作主体的性情意趣,使书法不仅有一般境界的线条律动和充满玄幻的墨气熏染,从抒情写意到达神与物游的过程,到最后的“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道家境界。“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书法的意境美的营造,取决于书法家的个人修为、审美情趣、人格理想等因素。《兰亭序》历久不衰的历史地位,也真正体现了出于自然之美,这是王羲之随顺自然、道破天机的而任化的真性情表现,真正的“物我两忘”。这跟他不为“稻粱谋”的沾滞于物的充满自由的精神境界是分不开的。
由于时代的发展,不同时代的书法家,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也各有不同,随着审美的进步和审美的疲劳,对天地万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有着各异的心灵感知,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秦汉尚气”、“魏晋尚韵”、“隋唐尚法”、“宋元尚意”、“明清尚趣”之论。并且同一个艺术家在不同环境下的艺术感知经历也各不相同。在书法作品中有不同的表现。王羲之的《兰亭序》和《丧乱帖》就是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时间段表现的不同情思,其意境也相去甚远,因此,意境对书法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意境也有其高度的审美价值,不但影响书法家个人的审美取向,一件生机勃勃、千姿百态的意境悠远的好作品对培养艺术欣赏者的高妙境界,影响十分巨大。
究极而言,书法艺术对境界的追求,是一种极富个性的精神追求,而境界的审美取向则寓于作者在不断创意的追求中,追求的意义和行为,是将书法艺术的终极目标实现与哲学的最高境界“道”的契合,是一种极具理想的哲思冲动和价值追求。
我是八圣山人,欢迎大家:
转发、留言、点赞。谢谢!
,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