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懂书法的都知道,写小楷是最见功夫的。

魏晋以来,大凡官方文书、科举试卷、诗文著录、典籍抄本、佛道经卷等,多用小楷写成,小楷在古代文事活动中,起着基础而又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写一手精美的小楷,成为具备高度文化素养的一个典型标志。

1、钟繇《宣示表》

钟繇小楷书法作品《宣示表》局部

《宣示表》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字体端整古雅,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传说王导东渡时将《宣示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了王羲之,王羲之后来又将它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之后传下来的是王羲之的临摹本。

2、钟繇《贺捷表》

《贺捷表》局部

 《贺捷表》是钟繇的代表作之一,又名《戎路表》、《戎辂表》,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

3、王羲之《乐毅论》

《乐毅论》局部

如果说三国时期钟繇的小楷是楷书的萌芽期,那么到晋代王羲之的《乐毅论》,楷书就已经到了成熟期,《乐毅论》笔笔精到,无一笔含糊,楷法成熟,释智永认为《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

据说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与《乐毅论》。

当年唐太宗还将最初的《乐毅论》摹拓分别赐给了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人,摹本的传布范围也只限于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世人罕见其貌。

4、王羲之《黄庭经》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黄庭经》通篇章法和《乐毅论》相似,有纵行无横列,纵行清晰,但并不十分规直,随字赋形不拘高矮宽窄,字与字的联结错落有致。

对比的形式因素在《黄庭经》中表现得十分丰富,这使得《黄庭经》比之《乐毅论》更多了一些“今意”。如果说《乐毅论》是古朴与妍丽兼美的话,那么,《黄庭经》已是劲媚秀雅甚于拙朴古雅了。 

5、钟绍京《灵飞经》


《灵飞经》局部

钟绍京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史称钟太傅为“大钟”,称钟绍京为“小钟”。

因为《灵飞经》没有作者落款,所以关于《灵飞经》的作者一直也存在争议,元代袁桷和明代的董其昌都认为是唐钟绍京书,但启功先生认为只是无名经生所书,同时,启功先生认为“《灵飞》本身的书法,在唐人写经中,允推精品,试用敦煌所出那么多的唐人写经来比,够得上《灵飞》那样精美的,也并不太多。”

6、赵孟頫《汲黯传》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画家,同时也是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赵孟頫《汲黯传》局部

宋太祖赵匡胤11世孙,《汲黯传》作于赵孟頫晚年,综观其书落笔迅捷,从容不迫,一气呵成,而无一笔失度;

其字体宽和雍容,风骨秀逸,平和简静,有轻裘带之风:大用笔上,提按使转,方圆兼施,还十分讲究笔画间的粗细和累重变化,极富有节奏感;

在结体上,法度严谨,挺秀润健,十分讲究字的揖让,国求顾盼有情,故能开阔而不平析,寓丽于苍劲之中。

7、赵孟頫《道德经》

《道德经》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时年六十三岁。赵孟頫一生曾多次书写小楷道德经。

赵孟頫《道德经》局部

据方家评介,其晚年书写的这卷长达五千言的小楷,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到,精工中透静穆之氮,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前后风韵一致,堪称其小楷书之精品。

元朝延佑三年三月,六十三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

卷首,赵氏绘一幅老子画像,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书道德经。这卷墨迹为纸本,纵二百四十五毫米,横六千一百八十八毫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8、文徵明《老子列传》

文徵明《老子列传》局部

《老子列传》凡34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时年69岁。首页为工笔水墨老子像,题蝇头小楷一行:“长洲文徵明写像。”


9、文征明《离骚经》

文征明《离骚经》局部

文徵明书法,小楷与行草俱佳,其小楷于端庄秀逸中透出坚挺刚健之气,风格独特。

《离骚经》是文徵明小楷的代表作。这幅精工的小楷是文徵明85岁时所书,可谓人书俱老。 

10、文征明《琴赋》

在书法史上,文征明以兼善诸体闻名,其中尤以小楷造诣最高,正可谓愈老愈精、愈造愈淡。清代朱和羹甚至言:“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

文征明《琴赋》中题款道:“余老眼昏蒙,无足观者”。小楷代表作《琴赋》为文征明74岁时所作:

文征明《琴赋》局部

晚年的书家,少有人者会坚持作“蝇头小楷”,一来因心境,这时候的书家大都心境冲淡平和,逸气稜稜,二来随体力,人到晚年,体力精力自然随之衰颓。

而文征明于七老八十时,仍钟情于小楷,实属罕见!

11、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

姜夔“崇晋贬唐”,反对俗书,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相一致。

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局部

他传世墨迹不多。从《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出于二王一路,用笔精到,典雅俊润,且受初唐诸家书风影响,不随时俗,清新脱俗。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小楷。纸本,三百一十六毫米,全文计一百零一行,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姜夔传世墨迹不多。

12、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小楷

《千字文》

赵佶瘦金体小楷《千字文》局部


世上最美的东西,常常伴随着忧伤。当你第一次看到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小楷,会因为他笔下不可思议的线条而震撼,也会为其人多舛的命运而扼腕。


赵佶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天才。当历代书家眼巴巴盼着人书俱老时,赵佶一出手就独创了瘦金书,而且一下子就做到了完美。


这幅《千字文》可谓赵佶瘦金经典,而写下它的那年,赵佶只有23岁,虽然才23岁,此时赵佶已经当了好几年皇帝。


赵佶压根就没想过要做皇帝,但他是宋哲宗赵煦的弟弟,作为端王的赵佶,天天书画为乐,过得好不自在。赵煦的忽然病逝,膝下又无子,于是向太后力主赵佶登上了大宝。


可这一下,好端端的端王没了,好端端的大宋毁了,可以说,让赵佶去做皇帝,就和让李煜当皇帝一样,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有的人,机关算尽想得到的,他们躲都没躲开。但赵佶和李煜不一样,李煜最好的词都写给了忧伤,赵佶最好的书画,都给了美好,看完赵佶笔下的美好,念及他的身世遭遇,我们会绕个圈子忧伤。


回到书法,回到瘦金书,我们不得不佩服赵佶的胆量。他的瘦金书其实是逆天的,是和书法对着干的:书法讲究含蓄内敛,但他的笔画锋芒毕露;书法结构忌讳出现三角,但他的三角比比皆是。然而无论通篇看还是单字审,那些三角和锋芒并不显得突兀,仿佛下笔到了那里,本该就是那种样子。


看遍天下小楷,可分两个体系,一个钟繇开创的厚重朴实一脉,另一个就是以《灵飞经》为代表的的写经、清秀一脉 。但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并不属于任何体系,它横空出世,自成一家。而且一个人把瘦金书写到了最高峰。

图文来自网络

End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