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唐代诗仙李白可说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他“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游踪甚广,一生中留下无数名篇佳作。但说起为李白编成《草堂集》十卷,让这些诗作流传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赵州人李阳冰,就鲜为人知了。李阳冰正如当今报刊社的编辑,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舞台上,充当了为他人做嫁衣的幕后英雄。

李阳冰

李阳冰是唐代赵郡平棘(今赵县)人,字少温。约生于开元八年(720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任缙云(今浙江缙云县)令,宝应元年(762年)为当涂(今安徽当涂)令。曾隐居丽水县东北的吏隐山,又转徙吴越等地。后为集贤院学士,贞元初官至秘书少监,大约就卒于秘书少监任上。他和李白的交往是在其当涂令任上。他们之间的相处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正是这短短的一段交往,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阳冰序言

故事还得从李白说起。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动人心弦的,当属李白的创作。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他那种酷爱自由、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走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而功成之后又不贪恋富贵名位,依然四海为家。

李白

天宝元年(742年)秋,在玉真公主荐引下,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唐玄宗对他的赏识,却遭到宫廷权贵们的忌恨,继而是谗毁。以他纵放不羁的个性以及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的思想意识,决定了他不能见容于权贵,天宝三年春,李白弃官而去,继续他的流浪。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放还。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秋天,已近六旬的李白,落魄飘零,抱病投奔时为当涂县令的李阳冰。

李阳冰与李白同姓。李白以李阳冰辈份较高而认其为族叔,并作《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升公清风亭》、《当涂李宰君画赞》等诗赞之,在《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中李白写到:“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这样,他们的友谊中又增添了一种血浓于水的同族亲情。来到当涂的第二年,李白病情日益加重,自知将要离开人世,便写下了《笑歌行》、《悲歌行》。临终前赋有《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推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十一月,病死在当涂,终年61岁。临终前,李白将一生的诗作托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果然不负重托,精心将李白诗稿编成《草堂集》10卷,并为其撰写了序言。盛赞李白完成了初唐以来诗歌革新的历史使命,称李白“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杨、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对李白诗文扫梁、陈宫掖之风予以充分肯定,“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

李白的诗穿越历史的时空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像一条流淌了1300多年的河流,始终跳动着生命的浪花而永不枯竭,除了诗本身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准外,我想应该在功劳簿上为李阳冰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