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杭州钱塘人,字善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雁塔圣教序》也称《慈恩寺圣教序》,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两块石刻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刻《圣教序》,后石刻《圣教记》。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
用笔自然飞动之巧妙,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楮遂良就是用一种“锥画沙”或者他称为“印印泥”的方式如轻功般将笔拎于纸上,而不陷入纸中,运笔都在空际,而不是纸里;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古来论书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这些都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尽管楷书多以方正端庄、简静见长,但褚遂良的楷书也能像行草书那样参差俯仰、错落有致、绵婉使转无不体现线条飞动之自然美。
1、参差俯仰
如“精”字,仅以米字旁为例,上两点一高一低、一大一小的错落有致;横和竖画~粗-细、一强一弱的对比,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飞动线条,能激动人的心魄,激励人的情性,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及书家笔墨技巧的娴熟。
2、绵婉使转
如“超”字,“走”旁以行书笔意写是潇洒灵动,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
3、错落有致
如“藏”字,其中“竖撇”与“竖”形成明显对比,“竖”的粗壮有力更显“撇”和“戈勾”的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
4、摇曳生姿
如“罪”字,一个如此板正的字,褚遂良在处理“四”字头时,令其五个笔画之间大小、方向、长短、粗细皆不同,和谐而统一,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用笔自然并具飞动之美。
5、轻流慢淌
如“幽”字,字中三个“竖”的巧妙变化,尤其是中间“竖”的写法,提笔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
6、旋律节奏
如“有”字,第一笔和第二笔一长一短的强力对比,并和下边“月”形成一横一竖的整体结构,使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富有旋律节奏。宋人姜白石《续书谱》日:“必须下笔动静疏密均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气,当密不密必致雕疏”。
7、牵连飞渡
如“妙”字,最后一笔“撇”的“飞渡”,使左右结构浑然一体,字形的大小变化、字形的结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穿插等等的巧妙运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种自然的节奏感。将心灵中的某种情趣表达出来,这种心灵意境的情趣,往往能使书法作品取得某种神奇的效果。
8、顾盼生姿
如“减”字,最里边的“火”与其余笔画的形成一种轻重缓急的鲜明对比,整体布局自然生动,使人一眼望去疏密得体,顾盼生姿。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9、揖让有致
如“之”字,笔画之间笔断意连,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气势贯通,就象优美的乐曲激发人的幽思。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作者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笔下的文字形态更有线条美、更和谐流畅、更变化多姿、更参差错落,使欣赏者心领神会。
10、虚实相生
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画,奇趣乃出”。如“尘”字,广字部和里边众多笔画形成疏密、叙事对比,令人有种统一感和整体感。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思维形式,有的作品重虚白,气势宽舒静谧,给人以空灵游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纵横决荡之感。书法表现出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展示出历代书家空灵的精神趣味和人格价值,正是书法艺术这一独特的魅力,使之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成为最集中、最精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精神追求的东方艺术。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第八字为“灭”不是“减”,褚的字不是不喜欢,我很喜欢褚体,但是我是初学者,真的临不下来,那种灵动写不出来,难怪都说没基础不好学褚体,为什么学褚字的少 就我觉得 当然我不知道的还多 就个人认为,神采飞扬,如沐春风,既有楷书的法度严谨,又含楷书特别是欧楷所没有的灵动。这就是褚遂良。,《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得晋韵的唐人!,纸上轻功…[赞][赞][赞],神采奕奕!,端庄秀丽[赞],很好[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