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天晨
周姓在宋代的《百家姓》中位列第5位。现在,黄姓人口约有2400多万,姓氏排名为第9位。“周”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朝代的名称,是属于常见的姓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周姓的姓氏起源以及“周”字的汉字书法演变的过程。
“周”姓来源
“周”姓的来源有四种说法
一:源自黄帝之臣周昌
二:源自周平王儿子烈封在汝州(今河南省),当地人称他周家,便以周为姓。
二:源自姬姓。是黄帝苗裔后稷之后。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将赧王废为庶人,王族亦称为周氏。
三:唐玄宗李隆基于712年,因避讳“基”字,下诏改天下的姬姓为周姓。
四:代北复姓贺鲁氏为周氏。
现代美术家王大有先生所绘《寻根万年中华》中的周姓图腾
周姓始祖
周姓,主要源自于后稷和周文王姬昌。黄帝的后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而周文王姬昌就是后稷的后裔,所以,周姓以后稷或者周文王作为得姓始祖。
周姓分布很广,几遍全国各地。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鸡泽,山东之平邑、东平、淄博,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藏、苗、瑶、彝、鲜、壮、黎、傣、水、土家、锡伯、布依、纳西、仫佬、布依、布朗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
“周”字造字本义
甲骨文的“周”字,描述的是一个画面,像是田地里密集的种上了庄稼。由此可见,“周”的本义是表达一个范围,同时也表达了功能。合起来看,“周”就有一种“管理”的意味。
周,甲骨文字形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田地,如下图
用点状的笔画表示种满了庄稼,如下图
用横纵交错的线条表示田地,入下图。
所以,周字表示筑埂划界,圈地而种,也因此有“周密”和“遍及”的意思,进而引申为“周到”等含义。
甲骨文“周”
“周”字的汉字演变
【篆书】
金文的“周”,加上了“口”字形,表示圈一个地而耕种的意味,这个字形很大的影响了“周”字后来字形的发展。
金文,《大盂鼎》铭文上的“周”
战国时期的楚简,用率意的笔法书写了周的字形,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字形是深受金文写法的影响的。
战国楚简“周”的写法
《六书通》中记载的“周”的多种先秦篆书写法,这时候的周字虽然还有很多奇形,但是大体上都有了一个特征,即省略了甲骨文表示“耕种庄稼”的点状笔画,而以“口”表示圈地耕种的形态则成为大部分周字采用的写法。
《六书通》中“周”的写法
小篆总结了之前的写法,固定了周的字形,也成为我们现在熟悉的楷书“周”字
【隶书】
秦代古隶,是篆书快速书写的产物,《包山楚简》中的“周”,写法承接了小篆的字形,由于写法迅捷,很多笔画产生延伸和不规则,产生了个性化的非稳定的书写风格。笔画较为圆转,极少方折;是篆书像隶书过渡的字体。
《包山楚简》里的“周”字写法
汉代是隶书成熟时期,写法趋于稳定,却也呈现了不同的风格。《史晨碑》中的“周”字隶书写法,沉古遒劲,法度和意态兼备。
《史晨碑》中的“周”
【楷书】
《善见律》中的“周”字楷书写法,是唐代经生国诠所书,其人虽名不见经传却工于书法。此作写法精熟而匀净,体现了唐代书风的注重法度的特点。
国诠《善见律》中的“周”的楷书写法
【行书】
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米芾的《苕溪诗帖》中的“周”,姿态俊逸奔放,如同一个跳舞的人,笔法爽朗大气,有力而不拙笨,让字的动态非常明显,从字中可以看到笔法的丰富变化,凸显了他“八面出锋”的技术特点,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体现。
米芾《苕溪诗帖》中的“周”
【草书】
元代书家鲜于枢的草书《韩愈进学解》中的“周”,整个字潇洒自然,一气呵成,刚柔顿挫,节奏分明。如水墨画高低远近,起伏多变。
鲜于枢的草书《韩愈进学解》中的“周”
通过“周”字的书法字体演变,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代思维对周这个字的解读。同时通过书法家个性的书写,我们也感受到了不同性情的历史人物对这个字的不同理解。
,周姓在宋代的《百家姓》中位列第5位。现在,黄姓人口约有2400多万,姓氏排名为第9位。“周”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朝代的名称,是属于常见的姓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