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是唐末五代时期最杰出的书法家,又称杨风子、杨少师,历代名家对其评价极高,是承唐启宋的关键人物,是中国古代书坛中的一流书家。代表作有《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等。

装疯卖傻巧避世

说起杨凝式,最让人们称赞的便是他的疯癫形象。

唐末五代是一个政权快速更替的年代,与魏晋时期类似,而在乱世中求生存便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问题,特别是喜欢直话直说的官场之人更要注意,稍有说漏嘴,就有可能招惹杀身之祸。

杨凝式的父亲身为宰相,谨言慎行,深怕连累家人,也劝儿子不要乱说话,但杨凝式偏偏是一个耿直的人,也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乱世之中最后留下的那一点正义与道德。

在这样的环境下,杨凝式便想出了装疯卖傻的招数,这样即使他说出了不好听的话,别人也会认为杨凝式就是个傻子,便不与他较真,由此世间便流传杨疯子的称号。

但是才华横溢的杨凝式就算是装疯卖傻,皇帝仍然屡召其入朝为官,因为他的书法实在是写的太好了,五代时期,没有一个人能写的过他,杨凝式虽然也在官场上做过几次官,但一直在公众场合装疯,晚年最终退官还乡。

杨凝式用他的一生证明,一个疯子可以躲过一次又一次的权力斗争,历经六朝(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替,最后,他以82岁的高龄去世,这在这样乱世之中绝对是一个奇迹了!而他的书法成就更是一个奇迹!

杨凝式《韭花帖》书法赏析

杨凝式的书法风格创新与他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人格息息相关。

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赞其书法:“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意思是杨凝式的书法得到了王羲之《兰亭序》的精髓,那么大家一定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1)杨凝式的书法为什么能得《兰亭序》之精髓?

(2)什么是《兰亭序》的精髓?

这两个问题一定是很多网友和吃瓜群众的疑惑,因为这句话实在太难理解,笔者为揭开谜团,不辞劳苦写下此文,供读者思考。

我们以天下第五行书——杨凝式《韭花帖》为例来揭露谜底。

一、笔法

在笔法上,杨凝式书法并不像王羲之的《兰亭序》,甚至像颜真卿。

“昼”字的笔画较《兰亭序》更圆润饱满,《兰亭序》属于飘逸瘦劲一类。

“猥”字的勾画不像《兰亭序》。

勾画更像颜真卿的勾法。

这样的地方处处都是,既然笔法不像兰亭序,为何黄庭坚说其得兰亭面呢?

显然,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韭花帖》在笔法上拥有与《兰亭序》一样丰富的变化。

要说笔法上的变化,从横画就可以看出,特别是多横的字。

《韭花帖》开篇第一个字就展现了杨凝式非凡的功底,“昼”字有九个横画,每一笔的形态都不一样,粗细、方向、呼应、起笔与收笔等都是变化的重要因素,杨凝式则将这种技巧发挥到极致,这与《兰亭序》字中表现的变化是一致的,而这种变化技巧和手法就是黄庭坚所说的“兰亭面”!

纵观《兰亭序》和《韭花帖》中的每一个字,你会发现笔法在笔尖跳动,单字中绝无同面之笔。

可不要小瞧这种变化,大家可以自己写着试试,只有练过书法的人才知道其中之难!

首先,《韭花帖》在笔法上有藏锋,有露锋,露锋起笔时,有《兰亭序》的面貌,藏锋起笔和藏锋(回锋)收笔时,与《兰亭序》不一样,在藏露结合的这一点上,《韭花帖》帖做的非常好,很多字都有这样的变化。

二、结构

在结构上,黄庭坚所说的“兰亭面”并不是指字要写的与兰亭序一模一样的,而是通过学习《兰亭序》的书写技巧来展现字形的多姿和丰富的节奏变化,这才是真正的“兰亭面”含义。

当然这一段文字不太好懂,下面具体说明。

《韭花帖》拥有与《兰亭序》一样丰富的变化和节奏的表达,但稍逊于《兰亭序》。

纵观全篇,《韭花帖》给人的感觉就是字形多变,从头到尾读下来,几乎字字不同。

但是有人会问:每个人写的每一个字本来就不会一样,为什么这些名家写的不一样就值得那么去夸奖呢?

因为这些书法大家书写的变化程度非常高,相邻字之间的变化非常大,能突破常人固有的书写习惯,到达一个新的习惯书写的境界。

那么如何理解这种变化程度呢?

一般而言,随着个人阅历的不断增长,对书法深入了解一段时间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有这种欣赏辨别的感觉,这种感觉一般很难说清楚,古人常常以晦涩难懂的比喻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种抽象的描述确实增加了书法的神秘感,让很多人看不懂书法,这也是很多人无法理解“二王”笔意含义的根本原因。

笔者试图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解释说明,希望读者有所启发。

第一幅作品:

上图所示的行书确实格调太低,与兰亭笔意相去甚远,虽然他的字有粗细、疏密、收放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非常单一,变化程度一致,而且每个字都是端正匀称的字形,大小一致,实在很难看出有什么其他新的变化手法。

第二幅作品:

上图中的字稍微比第一幅作品要好一点。因为在字形结构上稍微不那么匀称,但是仍然与第一幅作品有相同的毛病。

实际上,《韭花帖》的字形丰富性可以需要我们临帖去细细体会。

临帖不一定临的很像,但是要把重点表达出来,上图中网友的临帖没有体现“饥”的欹侧之美。

上图中就没有把原帖“羞”中的布白味道表达出来,这样的临帖是不合格的。

上图是《韭花帖》的一部分,可以说大部分的字都能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至少一个字的前后左右都是不一样的,笔者每次临《韭花帖》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每次都有新的趣味,这就是艺术真正的魅力。

而这些东西就是黄庭坚所说的“兰亭面”!

三、章法与情感

在章法与情感上,《韭花帖》是非常成功的,这是它成天下第五行书的重要原因。

《韭花帖》文意:白天睡觉醒来后感觉很饿,恰巧得到友人赠送的韭花,非常可口,于是书写此篇来表达谢意。

所以这篇文章就是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感谢,不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等大的主题,而是生活中细小、琐碎、开心的小事,关注记录地是自己个人的情感,体现的是一种惬意、悠闲的生活情趣。

而全文章法上字距与行距极大,并且变化极大,这种表现手法是在古代名家中不多见,可见杨凝式善于书法中的布白,可以说是有独到的创新,此帖表现出疏朗空旷、淡雅自然的心境与杨凝式惬意、悠闲的情感表达具有一致性。再加上细腻的用笔和欢快的书写节奏,更加符合文意之情。

这种章法处理和情感的流露就是黄庭坚所说的“兰亭面”!

结语

杨凝式是一个聪明人,很会装疯卖傻,当世人都在如履薄冰地度日时,他却直劝敢言,妄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看清了权力的尔虞我诈,崇尚纯洁正义的杨凝式只好选择了书法,并在书法的这一片净土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品行书写出了不一样的书法风格,代表作《韭花帖》可谓是表现了王羲之《兰亭序》的精髓,这种精髓绝对不是表面上传达的,而是内在美的共鸣,并且有所创新。

这种内在美就是黄庭坚所说的“兰亭面”,它包含用笔、结构、章法的丰富表达和节奏的变化,并且能将这些和谐统一地组织在一起,杨凝式不愧为一代大家。

,杨老之味应深究也。,我临一个 第一次临 没写出舒朗之气[祈祷][祈祷][祈祷],转发了,最喜欢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