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养人,书画养生。艺术生活,内心真诚

冯承素,唐代书法家。贞观(627-649)时任内府供奉挧书人,直弘文馆。

传世王羲之《兰亭序》摹本(神龙本)自元代郭天锡后,一般衍称为冯承素手摹本。帖中破锋、断笔、结字、行墨, 均精徵入神。

此卷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冯承素出生于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卒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出生成长于唐都长安。这一点特别重要,他能被历史记住,恐怕与生活于天子脚下有直接关系。他祖上不算多么显赫。祖父也不过做到县令(今天看来也不得了),父亲冯英,做过左监门长史,负责各个曹司以及禁门的事情,从六品上。但是这个级别还不足于让冯承素得到父祖的门荫而得到官位,冯承素还得靠自己。

显然,他没有走科举之路,是不是走过科举之路名落孙山,也不可知,墓志没有说。一般说来,墓志是为墓主人贴金的,丢脸的,不光彩的事,一般不提,除非为自己写墓志,还得心胸特别开阔,有自嘲的勇气。不知道冯承素是怎么走上仕途的。开始他应该是干些杂役,也就是在政府或者某个部门当具体办事人员,都属于“吏”,不是“官”,也没有品级,干了几年,再经过考核才能逐级升转,还要通过考试,才能“人流”,成为正式品官。他的最早的职位是“门下省典仪”,这是个最低级的“官”职,从九品下,真是芝麻官。但是,有了品级了,应该是“入流”了,值得庆贺。之前他干了些什么吃苦卖力的事情,谁也不知道了。

冯承素仕途上有了转机,是应该感谢他从小就喜欢书法,特别擅长草书楷书。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将临写的古人的作品献给皇帝。这个唐太宗李世民是个书法迷,看了他的字,龙颜大悦:很好,到弘文馆上班吧!在弘文馆当直,不是什么大学士,学士之类的,应该是干些具体的事情。比如,贞观十三年,太宗命他(还有他人)将王羲之的《乐毅论》拓成数本,供赏赐大臣。这是他的官衔是“将仕郎、直弘文馆”。将仕郎是文散官的最低的品级。但是这不妨碍他能做出一流的贡献。而千古名作冯本《兰亭序》也应该在此期间做的摹本,他也因为这件事情光耀书法史册。

不久,他又有了新的官衔“典书坊录事”,从八品下。升迁数度不够快。熬到头,冯承素最大的官是“中书省主书”,中书省是政府的核心部门,但是这个“主书”也不过是经办文书,基本也是负责具体事务,从七品上,这个职位有点类似于胥吏,多是从流外有刀笔之人中选拔出来的。

唐代轻视“流外”,流外官入流的,最大的也不能超过五品。到了从七品,如果上天加以年岁,还能熬得大一点。可是因病五十六岁时去世,一切画上了句号。自古为官者多不胜举,而冯承素这样地位低卑的人能被我们记住,这要感谢书法。

更多内容,记得关注@承明书画院 ,不会错过消息哦!

(承明书画院微信公众号:chengmingshuhuayuan)

,[赞][赞][赞],转发了,是否”神龙兰亭”的作者丶也很了不起!,冯承素有其它墨宝留下吗?谁知道!,关注我的主页,每日书法福利6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