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596年-658年),
字登善,杭州钱塘人,
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
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与欧阳询、虞世南、
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
《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画像
褚遂良家学渊源,多承父佑。
又从小天资聪慧好学,
书法和仕途得欧阳询、虞世南、
房玄龄、魏征等父友、长辈的帮扶。
得玄宗赏识,遍赏二王真迹,
这些都是他成大家得天独厚的环境。

褚遂良楷书《倪宽赞》局部
褚遂良名下楷书作品有:
《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
《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书迹原本就不多,
流传至今日可信的楷书作品更为有限,
上述其楷书作品是学术界,
基本可以认定的褚遂良真迹作品,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一欣赏。

首先是他的《伊阙佛龛碑》,
此碑位于洛阳龙门,
龙门山因北魏孝文帝供奉佛像,
而着手凿削,
以其造像、刻记而闻名。
长孙文德皇后于贞观十年去世,魏王泰开始在此处开凿新的佛窟,造大佛像为生母祈福,工程历经数年才完成。造像记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由时任谏议大夫兼起居郎的褚遂良书写,其规模巨大,虽然称其为碑,实际上是摩崖刻石的气格。长孙文德皇后为人贤德,文武大臣和天下百姓都很爱戴她,在庄严的佛窟内,为万人敬仰的贤皇后祈福造像。
这使此碑的主题庄重而严肃,
也就定下了此碑的基调。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拓文 局部
《伊阙佛龛碑》的题额,
为篆书《伊阙佛龛之碑》,
此碑通高约五米、宽一点九米,
碑中共有文字三十三行,
行中有五十一字,
全碑总共一千六百余字。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拓文 局部
他的《孟法师碑》是由岑文本撰文,
万文昭刻石。
道教始祖老子姓李,
李唐皇室对道教的推崇,
以及对孟法师的礼遇便可想而知。
所以说褚遂良书写《孟法师碑》时,
应该是怀有超然脱俗的慕道情怀。

《孟法师碑》拓文 局部
褚遂良书写的《孟法师碑》,
表现了孟法师的高尚德行,
同时也由此碑的笔墨技法,
传达了他对欧、虞两位老师的感念之情。

《孟法师碑》拓文 局部
作为成熟标志的《雁塔圣教序》,
也是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其作品的用笔变化丰富,
略参古隶,以行入楷,空中入纸,
开启了大唐尚法之门。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其婀娜遒劲、方圆兼施、
俊瘦刚润,古淡虚灵的风格面目,
引领了唐代楷书新格,
成为书法的广大教化主。

褚遂良行书《枯树赋》局部
唐代楷书实则可分为两大宗,
褚遂良与颜真卿“名高前后世”,
各领风骚达百年之久。
褚遂良作为“初唐四家”之一,
开创了唐代特有的楷书风貌。
褚遂良不仅是八分隶法的继承者,
也是唐代楷书法则的开创者;
既是二王传统书风的动摇者,
也是二王书法风貌精神的真正的传承者;

《阴符经》(局部)
褚遂良在发扬唐代尚法书风的同时,
将变化发挥的淋漓尽致,
跳出前人的框框架架,
既完善了初唐书法史,
也成就了自己的传世的书名地位。
在唐代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诸的楷书可谓惊艳,我也临摹一幅作品[耶][祈祷],太宗还是玄宗?,转发了,转发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