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父杜从郁,祖父杜佑曾任宰相。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以别于李白和杜甫。

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至于其书法,历代虽有高评,

但为其诗文之名所掩,

没有得到普遍关注。

▲杜牧

《张好好诗》卷是杜牧传世的唯一墨迹,

行书,大和八年(公元年)所书。

作为唐人书法经典墨迹珍品,

其真迹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由卷首、卷尾的宋至清人的题签、题践、印章可以看出,

曾经历了宋直和分府、贾似道,

明代项子京、张孝思,

清代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

后经张伯驹收藏,是传承有序的。

《张好好诗》墨迹笔力雄健、字法跌岩、气势连绵,

可以感受到杜牧书法的美。

杜牧书法别具风格,

这与其诗文写作的主张有着直接关系。

正如《宣和书谱》中的评价:

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 杜牧 行书《张好好诗卷》 故宫博物院藏

杜牧的这件书法作品是他写给张好好的一首诗的诗稿,即《张好好诗》,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禁止出境的国家一级文物。

该作品分为两个部分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年,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又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离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张好好诗》墨迹中,

非常规的结构方式占到多半。

疏散与密集的大胆运用和巧妙处理,

是《张好好诗》奇趣之所在,

也是杜牧书法的最典型特征之一。

唐代作为偕书规范时期,

其结构规则己经完备。

而杜牧在这些最基本的规律方面,

几乎都是反其道而行的,

于是造出结字之奇势。

▲ 末尾缺“洒尽满”、“一书”五个字, 但不影响这件作品的整体精神

开篇第一字“张”,就己展现出聚散之妙。

此字左收右放,可以说先收后放;

右部“长”字上边松散放开,

下边密集收紧,又是先放后收。

加之右上三横简化为点,

且用笔轻灵,使右上部尤其疏散。

如此,字的右上散开而其他三部分聚拢收紧,

使这一常被写平正的字呈现新意。

杜牧书以王字笔法为根,参以六朝笔意,

一改羲献中庸温和的特质。

他善用夸张和对比,

书作豪放而劲健,

在法度所限范围内将用笔的丰富,

和结构的奇巧夸张到了极致。

独得二王雄强劲健一面。

杜牧的这篇书法笔法遒劲,

潇洒飘逸,深得六朝人风韵,

《宣和书谱》评价为:

“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称“颜、柳以后,若温飞卿、

杜牧之,亦名家也。”

可见杜牧确实当得起书法家这个称号。

End

亮宝楼艺术博物馆欢迎免费参观

参观体验及文博美育课程

咨询预约:029—89866325

182 9190 8154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