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花帖》为杨凝式叙述午睡醒来,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叙》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当代书法家崔学路盛赞:杨凝式《韭花帖》乃五代上承晋唐下启宋元及至而下千年逸清经典之作。

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个版本:

1、罗振玉本,据考证罗振玉本为真迹。原藏清宫,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已佚,收录《百爵斋藏历代名人法书》之中。

2、清内府本,今藏无锡博物院,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

3、裴景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藏台湾兰千山馆;

可参考前文《<韭花帖>的艺术风格与版本对比》。


以下为「百爵斋本」扫描高清单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