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颜真卿三稿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与颜真卿是公认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书法家。王羲之作为“书圣”其书风风格是一脉相传的,一直到唐初王羲之书风笼罩整个书坛(虽然在南朝时,其子王献之的书名一度超过乃父),直到颜真卿才出现分水岭。


颜真卿最具代表性的行书作品是他的“三稿”,即《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祭伯父文稿》,其中《祭侄文稿》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一起来欣赏。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局部1



《祭侄文稿》局部2



《祭侄文稿》局部3



《祭侄文稿》局部4



《祭侄文稿》局部5



《祭侄文稿》局部6




《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书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十一月。


此帖系颜真卿与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书信手稿。传有七纸,约64行。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 



《争座位帖》局部1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2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3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4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5(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6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7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8(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9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10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11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12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争座位帖》局部13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



《祭伯父文稿》


《祭伯父文稿》又称《告伯父文稿》,全称《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 ,行草书。凡36行,计410字。原刻早佚,见宋《甲秀堂帖》本。

 


《祭伯父文稿》局部1 宋甲秀堂拓本 



《祭伯父文稿》局部2 宋甲秀堂拓本 



《祭伯父文稿》局部3 宋甲秀堂拓本 



《祭伯父文稿》局部4 宋甲秀堂拓本 



《祭伯父文稿》局部5 宋甲秀堂拓本 



《祭伯父文稿》局部6 宋甲秀堂拓本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