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行书《两度帖》
唐太宗李世民《两度帖》即唐太宗出征高丽时,给皇太子李治写的私信。这封信充分表现了唐太宗的爱子之情,展现了这位帝王作为父亲时细腻的一面。《两度帖》释文:“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己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此篇开头写了自己由于很久接不到儿子的书信因此内心十分担忧,“忌欲恒死”之语将一个父亲对爱子安危的担忧之情刻画得十分形象,也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后篇写道得到书信后的心安,“忧惶顿解”一语表现出作者内心从担忧焦虑到心安的变化。从字里行间仿佛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收信的一刻心里悬的大石落地的心情。而后的“死而更生”更是加深了这种感情变化。作者心情平复之后,很自然开始了作为父亲对子女的关心,告知爱子如有病痛就要即时写信告知,可知之前久接不到信的阴影在作者心中还未完全散去。到此可以看出这就是一封非常普通的家信,信里无处不体现了一个父亲对远方儿子的关爱。
而由于这个作者是唐太宗更使此信增添了其独特性,也使它备受关注。宋朝文学家苏轼曾在《题唐太宗帖》时评“太宗慷暴如此,至于妻、子间,乃有‘忌欲均死’之语,固牵于爱者也。”可以说这篇口语化的书信完全褪去了唐太宗身上帝王的威严之气,使唐太宗对爱子李治的父爱光辉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这篇帖子最珍贵闪亮之处。
唐太宗的书法以行云流水般的行书,饮誉古今。他的行书作品,除堪称巨制的《温泉铭》《晋祠铭》外,就是平时信手拈来的小品,也多写得使转清劲,俊逸多姿。《两度帖》为唐太宗的一通尺牍,帖上所书,虽属信手随意之作,却点画顿挫,提按分明,结字布局,映带而生,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太宗书法学习王羲之所谓的清新意趣。原来平时,太宗对于王羲之的书法,可谓心摹手追,尤其是对于王羲之所书写的《兰亭序》,更是浸淫入了迷,有时兴致来时,在半夜睡寝中也会披衣挑灯,起来孜孜临写。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行书,深得王羲之自然流媚、烟霏露结之妙。
李世民 (唐朝第二位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聪明果断,擅长骑射。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册封敦煌郡公。善于用兵,屡建功勋。攻破长安后,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右武候大将军,册封秦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册封秦王。设立文学馆,笼络各种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正式即位,年号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人物关系
妻子 文德皇后
女儿 高阳公主
儿子 李泰
儿子 李治
父亲 李渊
哥哥 李建成
弟弟 李玄霸
曾祖父 李虎
妃子 武则天
兄弟 李元晓
兄弟 李灵夔
兄弟 李元裕
兄弟 李元庆
兄弟 李元轨
兄弟 李元懿
兄弟 李元则
兄弟 李膺
兄弟 李元景
幕后女性TA说人物事迹
本 名李世民别 称唐太宗,天可汗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武功的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出生时间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
去世时间649年7月10日
主要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主要成就精简政府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开创贞观之治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年 号贞观
庙 号太宗
谥 号文帝
陵 寝昭陵
李世民酷爱书法,其书法以隶书见长,并且酷爱书法名品《兰亭序》,亲自写《晋书·王羲之传赞》。 贞观十四年(640年),李世民将自己的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又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能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