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是唐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越州(浙江省)余姚人。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由此虞世南在唐初名声很大。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唐窦臮《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

北宋《宣和书谱》卷八以为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宋黄庭坚有诗赞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虞世南书法作品欣赏“孔子庙堂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

但学虞世南楷书的人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虞世南的楷书有君子风度,含蓄蕴藉,让人摸不清它的特点。发力点不明显,粗细变化不大,欧体虽然也粗细变化不大,但结构方峻,特征明显。虞世南的楷书如城府很深的君子,让你难以捉摸它的喜怒哀乐。虽然他的楷书境界高,但初看特征不明显,仔细钻研让人望而生畏,因可望而不可即,所以学的人少。

进入砚田书院书友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因为虞世南的楷书极似二王,只有体势上有一些差别。因此学他不如学二王楷书。,转发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