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是晚唐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是具有开创性的,他不光是开创了狂草这种特殊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将外拓、博大的气势做到了极致,从而启发他的弟子颜真卿开创了颜体。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古诗四帖》。

临《古诗四帖》

临《古诗四帖》

临《古诗四帖》

临《古诗四帖》

释文: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临写体会:

张旭的狂草《古诗四帖》,实则是狂放而不潦草。尽管看似满纸龙蛇,云烟纵横,实际书写时却是以慢速为主,边走边停:行笔过程中时有顿挫,如淤泥中推车一般,在迟涩中用力;笔端偶尔掠起,又如蜻蜓点水般,在行笔中增加几处顿挫;曲线为主,经常见一个笔画中多个曲折。这种行笔方式只能慢速行驶,稍一超速,笔下浮滑,必然就不能呈现这些效果。

《古诗四帖》,是在对草书结构实现充分解构的基础上,完成了对线条美的极致追求。张旭对草书的形体进行了超乎常人的夸张,以至于不容易看清结构;他利用使转笔法,把笔毫的各个侧面在草书的线条中进行了充分的使用,突出了线条的各种表现效果,并在中间利用点画进行点缀,实现了所谓的“使转纵横、点画狼藉”——孙过庭语,相信熟悉《书谱》的朋友,临写《古诗四帖》也能找到很多《书谱》的痕迹——看这幅字的时候,似乎已经看不清字与字之间的界限,解读已是极度困难,你能感受到的只是点画线条中呈现出来的美感。

充分利用笔毫、笔锋,充分利用各种笔法,节奏和笔墨的变化,来呈现线条美是张旭狂草的最大特色。

为此,张旭还极力缩小了行距,使行与行之间不再清晰,整幅字似乎纵向与横向完成了统一的构图,目的只是为了突出满纸纵横的线条,以及笔墨呈现的各种变化。

然而仔细品读,张旭虽然用极致的线条解构了草书的结构,但仍有脉络可循。文字学常说构形要有理据。这个理据,指的是笔画构成字的部件,是有脉络可循,是有理由可讲的。张旭的狂草中,草书的正式笔画,尽管可以严重变形,但仍然与牵丝——即使是进行的各种强调和变化的牵丝——在节奏力度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分别,具体来说,就是笔画和牵丝的写法完全不同。张旭的狂草是对草书规则充分掌握的情形下的自由运用,因此仔细品读,仍能看出明显的构形理据。因此,张旭的狂草尽管“狂得可以”,但仍然可以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而辨识度是书法的基础,不可辨识的,也就可以不再称为书法了。

张旭的用笔完全是外拓型的,结构宽博正大,章法密集而有序,线条多弯曲而有致,这些特点,实则就是盛唐气象,是那种正大而宽博的心胸。被他的高徒颜真卿继承了他的用笔和理念,并发扬光大,用于楷书之中,从而创造出彪炳千古的颜体楷书。

图文来源《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

“百日百贴”挑战圆满完成后,蓝霖在四海书院书友的帮助下,《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一书顺利由西泠印社出版。

如有需要“泛读”中国传统书法,《百日百帖——中国书法名帖导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即可直接购买《百日百贴》

,形是临的准,点画的线质稍差些。,配图是临的,观点是待议的。,妙,临的不错,不要用阁下的冒充嘛,我也看不懂也欣赏不了,千百年来大家都说好,那就好吧!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