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在宋代或者说整个中国书法史中,米芾几乎算得上绝无仅有的怪才。他穿戴唐巾深衣,头戴高毡帽,因为轿顶碍事,干脆把轿顶撤掉。因为有洁癖,洗手后不用毛巾擦干,而是双手相拍至干。自己的收藏品不让别人摸,展示的时候让人离的老远看。有一次别人用口水拿他的宝砚试墨,气得他脸色发白,直接把砚不要了,送给了对方。选择女婿时因为段拂字去尘,便说:这才是我的真女婿啊。祭祀时穿的官府因为被洗的刺绣都磨烂了,而遭到弹劾。跟官署前的怪石称兄道弟等等。

因为这样的性格和行为,最后米芾获得“米颠”的称号。而黄庭坚还是很理解他的,称其“不偶于俗”。米芾的母亲曾经为英宗高皇后接生过,而米芾也是因为这层关系的庇荫才步入仕途。而这一点也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和阴影,经常被人嘲笑。因此,米芾的癫狂一半是对世俗的抗争,一半也是为了哗众取宠来引起世人的瞩目。当年杨疯子装疯远祸,而如今米颠子卖傻致身。然而米芾的性格中更令人喜欢的是那份“痴”,后人记载:“又一日,米回人书,亲旧有密于窗隙窥其写至“芾再拜”,即放笔于案,整襟端下两拜。”

因此,只有了解米芾性格中的这种双重性,即真率与矫饰、狂傲和谦卑、坦诚和隐藏、狡猾与真诚等等两方对立的性格,才能来谈论他的书法。

米芾学童时初学颜体,后又学柳体和欧体,但唐人的这种楷书的法度似乎并不是他的性格所喜欢的,因此后来又学习时人周越和苏舜钦等。后来听从苏轼的劝告,开始学习晋人书法。米芾号称自己的字是“集古字”,他把前人各家一些觉得好的笔法,拿来用到自己的书法当中,可见米芾在书法上面用功颇深。

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

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考究,期待能有高人题诗,用来传给子孙,但是经历了祖孙三代人,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气呵成,在上面题了自作的诗句,用笔随意自如,清劲飞动,这就是《蜀素帖》的来历。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此卷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米芾《虹县帖》

米芾《虹县帖》

米芾《虹县帖》

米芾《虹县帖》

此卷是米芾途经风光明媚的虹县(今安徽泗县)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两首自作诗。是米芾晚年大字行书的代表作,因米芾大字行书传世极少,因此此卷显得而十分珍贵。该帖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 用墨则干湿浓淡,浑然一体,得天成之趣,非常能体现米芾“刷字”的特点。如起首“ 虹县旧题云快霁一天清淑 ”十一字,一气呵成,笔虽干而不散。

米芾《向乱贴》

《向乱贴》又称《寒光帖》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此贴是米芾的手札,行草相间,笔法变换多端,行笔流畅完美。

米芾《盛制帖》

此贴为手札,行草相间,笔意取法晋人,字里行间体现了米芾的颠放舒展的书法风格。

《行书多景楼诗册》

《行书多景楼诗册》

《行书多景楼诗册》

《行书多景楼诗册》

《行书多景楼诗册》是米芾又一大字行书的代表作,体现了米芾“四面”用笔的特色,是“刷字”的代表作品。此贴整篇布局波澜起伏,气势畅达,引人注目,体现了米芾驾驭笔墨的高超胆力和功力。

米芾《衰老帖》

此贴笔画雄健,力透纸背,细劲处矫若游龙,健骨丰筋,为米氏得意之作。

《砂步诗帖》

《砂步诗帖》

这幅作品是米芾早期的书作,可以看出欧字的紧致,但笔力沉着,体势纵逸,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

《值雨帖》

从米芾的作品中总能体会到他当时书写时的情绪,他不会为了书写而刻意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从不提前去构思一篇作品的布局和用笔,总是笔到意到,这一切都依赖于其高超的书法功力。

米芾自作的一句诗最能体现他的书法创作理念“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转发了,叫书法巨匠,这名字我猜米芾不喜欢。我倒觉得米芾是玩字高手,我要叫他书狂,书痴,我猜他听了,一定会哈哈笑,转发了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