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黄庭坚 《惟清道人帖》

纸本,29.3×31.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的草书成就无疑是最高的,然其行、楷书的成就亦不在草书之下。这里鉴赏的《惟清道人帖》即是其存世的行书作品之一。

此帖行书行间宽绰而字间紧密,所以笔画多取横势,结体欹侧,左低右高,有峭拔之态,充分体现了黄庭坚小行书的特点,为其代表作品。该帖为清宫旧藏,收在《法书大观册》内。乾隆帝题赞“凌冬老干偃蹇岩壑”(《三希堂法帖》卷十三可见),后此赞墨迹及清内府藏印被挖去。鉴藏印有“缉熙殿宝”、项元汴诸印、“仪周珍藏”等22方,半印5方。

众所周知,在“宋四家”中,黄庭坚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一位。《惟清道人帖》是他的一件风格独特的作品。《惟清道人帖》的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意境上。该帖展示出端稳紧结、俊健古雅的气息,既有晋唐的法度和韵致,又蕴含着作者于书艺上一贯提倡的“清气”“生动”和“瘦劲有力”的主张。

释文:

惟清道人本贵部人,其操行智识,今江西丛林中未见其匹亚。昨以天觉坚欲以观音召之,难为不知者道,因劝渠自往见天觉,果已得免,天觉留渠府中过夏。想秋初即归过邑,可邀与款曲,其人甚可爱敬也。或问清欲于旧山高居筑庵独住,不知果然否?得渠书颇说后来草堂少淹留也。庭坚叩头。

帖中作者记录了惟清道人的操行品质及其与张商英(天觉)的交往。黄庭坚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在江西分宁,从帖文分析,此帖当书于其年夏日,时年51岁。帖中所提之惟清道人在《嘉泰录》卷六中有所记载,俗姓陈,南州武宁(在江西)人,为江西隆兴府黄龙寺禅师,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卒。

《惟清道人帖》在技法运用方面也显现出了鲜明的特色。黄庭坚的书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以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为界。《惟清道人帖》应属于前一时期作品。这一时期是作者继承传统、师法古人的阶段。该帖在体势上多取横势,结字左低右高,于峭拔之中平添了些许俊健和古雅。

,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