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是《宋人法书六种》卷之一,叙述了批示“同归院”、“宿学士院”、“宿待漏舍”三个名称统一之事。从帖文中可知,该帖是苏轼做翰林学士时所书,时间应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间(1086―1089年),苏轼时年51至54岁。
前人虽云苏轼书学颜真卿、杨凝式,但实际受徐浩行书的影响最深。此帖笔致萧散,结态随意,似不经意而笔到法随,已不见学古痕迹。诚如苏轼自己所说:“不践古人,自出新意。”虽短短五行,已臻化境。
《归院帖》页,宋,苏轼书,纸本,行书,纵35.1cm,横12.4cm。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此虽云同归院,亦不云宿于院中。不知别有文字,证得是宿学士院为复。只是公家传说如此,乞更批示。轼白。
今当改云宿学士院为复,且只依旧云宿待漏舍,幸批示。
全 帖
放 大
,苏轼《归院帖》,此确云同归院,亦不云宿于院中。
苏轼《归院帖》 释文: 此确云同归院,亦不云宿于院中,不知别有文字谬得?是宿学士院为复。只是此家传说如此?乞更批示。轼白。今尝改云:宿学士院为复,且只依旧云宿待漏舍,幸,批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