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代工笔花鸟画,其成就之高,艺术之美,造型之准确,一直被后人传唱。其被称为“寄情”,但绘画语言已经超脱了其本身所表达的含义,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兴起亦有关系。宫廷中装饰务求华美,使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中上阶层的需求及工艺装饰的发展都促使花鸟画走向成熟。除寄情外,绘画中“精微传神”的写实功底也让人们着迷,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财富。本文简要分析宋徽宗画的花鸟画《枇杷山鸟图》中的写实技巧。


关键词:宋徽宗;写实技巧;精细雅致;艺术特色



枇杷山鸟图


1《枇杷山鸟图》的绘画背景

在宋代以前,工笔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系,但是成熟程度不及徽宗时期。其情势正如郭若虚所言:“若论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近。”宋代的工笔花鸟画中包含了浓浓的文人士大夫情怀,与徽宗赵佶有莫大的关系。作为宋神宗的第十一子,皇位本与他无缘,做一闲王寄情于山水之间,挥洒于笔墨之间做一书画家本无坏处,偏偏奈何出生于帝王之家,被迫从政。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他却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影响深远,无人能及,兴画院,办画学,提升画家地位,还首次将绘画纳入了科举,并且亲自出题监考,使北宋成为中国美术绘画发展史上的一次高峰。


花鸟画沿袭五代,在北宋初期大体可以分为两派。而北宋院体花鸟画对其也有继承和发展。一派是由南唐徐熙发展而来的“野逸”派;另一派是由西蜀国黄筌发展而来的“富贵”派。两派各有特点,简单归结,徐派更容易被文人骚客所接受。黄派则更多服务于宫廷。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也提及了“皇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


2《枇杷山鸟图》鉴赏

宋代花鸟画《枇杷山鸟图》,尺寸大小为26.9厘米×27.2厘米,这幅画无款识。钤鉴藏印“宋荦审定”“宣统御览之宝”。裱边题签“宋人画枇杷山鸟”。现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尺幅不大,不以颜色取胜,画于写生,加以水墨勾染更显工致高雅。其用笔浑厚,气韵闲静,不尚铅华,水墨寄情,彰显文人风采。此画与宋徽宗其他花鸟画有很大的区别,野逸风十足,可见宋徽宗画技不拘泥于一家,而集百家之所长,水墨的应用更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画技的高超。


此画面描绘的大概是初夏的场景,天气温尔不热,此时宫廷御花园奇珍怪石,草木虫兽,无不争相绽放,而一角落的枇杷树已是硕果累累(枇杷树结果在初夏时节)。此时的徽宗赵佶游于园中,看到这惊奇的一幕,一只绣眼鸟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树枝勾勒苍劲有力,树枝骨结颇有笔法,写实精细,兼工带写,可见徽宗精湛的书法技艺。有用、有质量的线条勾勒出两支树枝,交错有致,使画面不落俗套,更显生动自然,留白的空间给了人们更多的遐想,分染枝节,然后用土褐色平涂,树干更显淡雅自然。绣眼鸟躬身向前不知准备干些什么,却发现眼前的枇杷果上有一只小蚂蚁,回喙测目。


这么生动的一幕,被徽宗记录了下来,锦绣鸟形象生动,与果子上的一只蚂蚁成为画面的焦点。蚂蚁寥寥几笔点缀而成,却不失生动自然,流畅的线条、踏实的笔墨,仿佛一笔而成,勾勒出锦绣鸟的轮廓,然后又采用褪色、分染的笔法,并用衣纹笔耐心地勾勒出锦绣鸟的下腹羽毛,依次随形体加以撕毛,展现出其丰满的羽翼、喙及眼睛,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眼圈被一些明显的白色绒状短羽环绕,与真鸟无异。那21个枇杷果分三组紧密排列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稳定的搭配,枇杷果错落有致,饱满生动,前后对比叠加层次分明,果子叠加处采用分染技法,除右边最边缘的两个果子用淡墨色分染,其他果子用浅黄褐色罩染,三组果子颜色统一、自然,没有突兀感,果子底部的雄蕊采用了点燃笔法。




画面中延伸的枇杷叶先采用淡墨加以熟练的笔墨,强劲的线条勾勒出叶脉,叶脉留白,叶茎脉络清晰明了,线条粗细相间,连贯连绵。展现出精湛的写实技巧,用色自然,用赭石色局部点染表现枯叶,更显细致精微。枇杷叶层次分明,用碧绿色深重对比来展现层次,并用脱墨法分出叶茎,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没有细致的耐心和精湛的画技是画不出来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颜色及其他细微的处理都表现出作者对于绘画的热爱及精微传神、圆融连绵的线条功力。画面整体上属于对角线构图,两对角留白,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画面不设背景,这样更加突出了画面中心枇杷树和锦绣鸟。不设背景的画法与唐代绘画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唐画在色彩上的运用以红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为主。



宋画较之唐画更显淡雅,相对内彻。整幅画面浑然天成,淡雅宁静,却又不失帝王威严,公正细致。宋徽宗的绘画风格与其美学思想是一致的。两宋前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文学作品纷纷出世。而宋徽宗的爱好在历史文献和小说中也可看出,如《水浒传》的杨志押送画石钢,而历史上确有这个机构,在正史中,当时指挥花石纲的有杭州的“造作局”、苏州的“应奉局”等。


有这些奇珍怪石,宋徽宗才能足不出户,画尽天下。


宋代绘画的写实技巧达到高峰,古之大家皆有提及,如韩琦在《稚圭论画》中“观画之数,唯真而已”。宋代写实性是中国绘画的写实性,与西方画无关。宋代的写实性建立在宋代画家对自然的探索上,是一种单纯的审美,追求精微细致的写实性。总的来说,宋画的写实是善于刻画细节的,注重写实,不厌精细,有魏晋南北朝的风神气象、唐人气象的绘画风格,以及宋朝注重写生而形成的独特风格,蕴含着天道合一的美学追求和思想。另一方面,宋代写实性也与其文化思潮“理学”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而理学追求“格物致知”的学术论点。《礼记·大学》的八目中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都被宋代的文人士大夫推崇。这是宋型文化的内敛在封建社会制度笼罩下的写实,它具有本土绘画的文化特点,是绘画与自然的真实对比,也是美术发展的一条必然途径。正是这种严谨、精微、写实使宋朝的士大夫和宋朝文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时候,兴起的一种新的美术形式的文人画。而文人画更多追求“表意”的水墨写意画。写意画的本质是借用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哲理追求。


3结语

宋徽宗绘画的写实性为今天的绘画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但是他为中国美术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千古绝唱。


一种风尚的兴起在社会中是由高到低发展的,帝王喜欢,士大夫阶层为了迎合帝王,或许科举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文人所追求的,流连于青红之间,书写于山水之巅。在这种环境中,宋代各种绘画佳作频出,也使宋代文人提倡诗书画印结合,到现在已过千年,仍然是绘画者追求的最高准则。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珍藏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室.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董蕊.工笔富贵帝王气——宋徽宗赵佶花鸟画风格浅析[J].美术研究,2013.

作者简介:郭璐(1993—),男,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



END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