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一七七九期;欢迎关注。
前文以《黄州寒食诗帖》为例,试解了苏东坡的用笔特征。今天继续讲苏书的“绵里裹铁”——
苏轼《黄州寒食帖》
#2
点画丰腴,如绵裹铁
苏轼曾自云其书:“余书如绵裹铁”,元董内直在《书诀》云:『绵里铁笔:力藏在点画之内,外不露圭角,东坡所谓字内出力,中藏棱角者也』。绵者,外柔也;铁者,内刚也。苏轼书法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之笔力美,体现其独有的绵中裹铁之用笔和用墨特征。
我们来看下面这些字例分析:
苏轼在写字过程中注意笔画之刚健,肉丰见骨,刚柔相济。用墨粗重,虽肥如墨猪之状,但笔力雄健,充分体现外柔内刚之书法风格。
如“破”“石”字之撇笔,“灶”字之竖弯钩,“墓”字之上边两点及“穷”字之左下部横折钩虽用墨粗重,但笔画刚健,绵里藏针。
“渔”“门”“雨”“云”字用墨厚重,点画丰腴,中侧并用;字肥而不伤骨,以方折为主,干净爽利,给人以利落之感;线质力透纸背,姿态横生,四字浑厚自然,并无笨拙之态,反而如绵裹铁,妙趣横生。
此四字在转折处均取圆势,如“惜”字之右下部、“日”“乌”“黄”字之下部及“何”字之右下部均圆转自如,部分笔画略为厚重,与纤细处对比鲜明,但内藏筋骨、外敷色态、刚柔相济、柔中寓刚,给人以锋藏笔中、力出字外之感,姿质秀逸,笔画灵动且具有内韧之力。(待续)
【苏东坡笔法公开课】
“书法入门”首发
01、苏东坡的“偃笔”,再现六朝笔法,自成妍妙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