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很多藏书典藉中都提到宋四家中的蔡是指蔡京而非蔡襄。关于此说法见《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有云:“如今天下盛行四家书体,是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苏、黄、米、蔡,宋朝四绝”。此蔡即指蔡京。虽如此,个人以为蔡京为人奸佞,大兴贪腐,玩弄权术,后来史学界索性把亡国的标签给了他,蔡京也为其所为买了单,不但列奸臣之首,而且还被宋四家直接除名。后来,人们便把宋四家中的蔡冠以蔡襄。
初出茅庐
蔡襄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福建仙游人,农家子弟。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时年一十八岁的蔡襄勤奋苦读,终于魁甲高第,以甲科进士,开封第一而誉满京师。仕途一片大好之时,也卷入北宋官场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而蔡襄在这场斗争中,坚持原则,立场鲜明,卓识远见,也赢得后人的赞许与推崇。
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吏部外郎范仲淹上《百官图》,欲施新政于朝。弹劾权臣勾结朋党,贪求私利,谏仁宗推行新政,这一举动,极大触动权贵利益,遭到权贵们的强烈反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人同时被贬出京师,京都一时阴云四起,新政举步维艰。此时,高中魁甲的状元郎挺身而出,二十四岁的蔡襄作了一首《四言一不肖诗》:
中朝莺鹤何仪仪,慷慨大体能者谁。
之人起家用儒业,驰聘古1无所遗。
当年得从谏官列,天庭一露胸中奇。
矢身受责甘如荠,沃然华实相葳蕤。
汉文不见贾生久,诏书晓落东南涯。
归来俯首文石陛,尹以京兆天子毘。
名者翼翼郡国首,里区百万多占辞。
豪宗贵倖矜意气,半言主者承其颐。
昂昂孤立中不倚,传经决讼无牵羁。
老奸黠吏束其手,众口和附歌且怡。
日朝黄幄迩天问,帝前大画当今宜。
文陈疏举时密启,此语多秘世莫知。
传者籍籍十得一,一者已足为良医。
一麾出守番君国,惜此智虑无所施。
吾君睿明广视听,四招邦俊隆邦基。
廷臣谏列复钳口,安得长喙号丹墀。
昼歌夕寝心如疚,咄哉汝忧非汝为。
此诗高度赞扬了范仲淹等人,同时表达对新政的支持,也对反对派高若纳,吕夷简等人进行讥讽,字里行间充满了凌然正气。此诗一出,遍传京师,官民争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传说契丹使臣见了也很震动,购买张贴于使馆。
迫于此诗的影响力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宋仁宗不得不罢黜了吕夷简等人的官衔,重新起用范仲淹等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
人到中年
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蔡襄任知谏院,因其刚正不阿的性格,直谏弹劾枢密使夏竦,参知政事陈执中,再次得罪权贵,加上仁宗皇对新政没有决心,使蔡襄感到了迷茫。庆历四年,蔡襄以赡养老母亲为由知福州,任福州路转运使。襄在地方颇有政绩,带领民众兴修水利,广施仁政,减免苛税,大力推进福建茶业发展,深受民众欢迎。
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51年,蔡襄因为在地方政绩卓著,被仁宗皇帝再次召回京师,入修起居注,其母因得御赐冠批,进《谢赐御书诗》。时隔一年,仁宗皇佑六年,蔡襄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任上,襄尽心于民事,裁决果利,曲直分明,颇得民众爱戴。
仁宗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四十四岁的蔡襄赴泉州知枢密直学士,到任后,移风易俗,兴办学校,发展农业,使泉州有了升平气象,同年,在泉州万安渡口建万安桥,把泉州人民的经济往来连接在一起,并亲自书《万安桥记》以志盛。
仁宗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四十八岁的蔡襄又一次因为政绩出色,第三次被召回京师,拜翰林院学士,三司使,总理财政。他以“转天下盈虚出入,量力以制用。划剔蠹敝,薄书纪纲纤悉皆可法。”为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夕阳西下
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驾崩,英宗即位。蔡襄仕途渺茫,京都失意,英宗怀疑蔡襄在仁宗时插手立太子之事,罗列罪名,迫使蔡襄自请外放。
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五十三岁的蔡襄被流放杭州,任杭州知府,拜端明殿学士。这次出京,使蔡京感觉十分轻松,终于摆脱了政治权利激烈斗争的险恶处境,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诗文的研究中。时年有书帖《昼锦堂诗》、《致通礼当以屯田足下》尺牍,书风虚灵生动,精妙雅妍。治平三年,蔡襄徙南京留守。书法已是炉火纯青,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山堂诗帖》、《蒙惠帖》。其中《蒙惠帖》后人给予极高的评价,形容其空灵散淡,平中离奇,开创北宋写意书风之先河。
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一代名臣,书中巨匠,蔡襄因病殒于家中,享年五十六岁。有子三人,女三人。同年秋,归葬于福建莆田,欧陽公为其撰写墓志。
,书法宋四家[祈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