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41岁后改名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其母阎氏曾为英宗高皇后接生过,他凭着这种“藩邸旧恩”步入仕途,得补浛光尉、临桂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崇宁元年(1102),徽宗诏立书画院,召米芾为书画学博士,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米襄阳”。米芾家藏晋代以来的古帖很多,自名其居为“宝晋斋”。米芾还是一个诙谐洒脱、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人,传说他冠服效唐人,好洁成癖,不与人同巾器,拜石称兄,故人称“米颠”“米痴”。米芾书画俱绝,山水人物自成一家,作山水树木简略,烟云掩映,世称“米家云山”。

关于米芾诙谐倜傥的文人性格,还有三个故事可以说明。

一是米芾跪请徽宗赐砚。宋代何薳《春渚纪闻》载:米芾特别喜爱砚台,他在担任书学博士期间有机会与宋徽宗接触,欣赏到宋徽宗收藏的各种砚台。有一天,宋徽宗与蔡京在御花园艮岳谈论书法,又召唤米芾到达,命米芾书写一幅大屏条(即大条幅),为了调动米芾的书法创作激情,宋微宗指着御案上的端砚,叫米芾用这方珍贵的砚台扬墨挥毫。米芾兴奋无比,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书写完毕,米芾特别想得到这方端砚,于是出人意外地捧着端砚下跪请求说:“皇上,这方砚台经过我的沾染,弄脏了,不能再把它送回到皇上的书房里,请皇上赐给微臣吧。”宋徽宗哈哈大笑,就把这方珍贵的端砚赏赐给米芾了。米芾手舞足蹈地道谢,随即抱着端砚急速退了出去。端砚中剩下的墨汁沾污了米芾的衣服,米芾脸上却露出了非常得意的神情。米芾离开后,宋徽宗对蔡京说:“米芾被人们称为‘米颠’,果然名不虚传啊!”蔡京趁机进言说:芾人品确实高雅,真是大臣们所说的“当今朝中不能没有一个米芾,但又不能有两个以上的米芾’呀。”蔡京的言外之意是,像米芾这样性格癫狂的文人可以给皇上取乐,但如果这样的文人多了,皇上的威严就会受到影响了。

二是米芾抱砚山而眠。米芾爱收藏古砚,到了如痴如迷醉的程度。明代毛晋《海岳志林》载:僧人孜周有一块端州产的石头 ,即端砚石。这块端砚石形状像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峦,石头底部就像山脚下的曲折溪流,可以蓄水磨墨,所以又称为“砚山”。米芾得到后,兴奋难抑,抱着这块砚山石睡了三天,并叮嘱大文豪苏轼为砚山石写几句铭文,以作纪念。

三是米芾居陋室把玩书画。宋蔡肇《故宋礼部员外郎米海岳先生墓志铭》载:米芾家里原来很有钱,做官以后,他把财产全部分给同族的人。后来生活日渐贫困,他也不因此而后悔。他酷爱古字画,只要碰到名帖、名画,必定要尽力买到手才罢休。蔡肇曾经在京城与米芾相遇,见米芾租住一间破屋里,客人来了就烹茶吃,并拿出各种珍贵的书画作品,与客人一起把玩,在悠闲自得的吟赏中度过一整天。米芾把精神寄托在艺术世界里,所以他对物质生活并不讲究,能因陋就简,随遇而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