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苏轼字的结体同他的用笔一样具有特色,其字外形通常呈扁形,黄庭坚将其形容为“石压蛤蟆”,再加上横细竖粗、笔力凝重的用笔习惯,使其字有一种扎根于土壤般的稳重感。字形向右上角耸肩的倾向,形成一种从字的左下方向右上方透视的感觉,这给字增添了几分姿态,而没有了横平竖直所显现出的刻板。
相对于大多书家通过敧侧险绝的造型来制造空间的形式感有着明显的不同,没有了苦心经营的痕迹,有的只是一种随遇而安、随形就势的自然流露。对于苏轼这样一个深得书法三昧的人来讲,不应不知历代书家的各种结体技法,而选择这种结体平易无惊险奇崛之姿的写法,应该是一种有意的选择,而做出这种选择固然同他的意趣习惯有密切关系,但更多的应是他理性的审美观念所使然。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北宋书法真迹,苏轼行书《啜茶帖》。
苏轼行书真迹《啜茶帖》
苏轼行书欣赏《啜茶帖》。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局部图片放大欣赏
【感谢阅读,更多碑帖,敬请期待!】
,唐,宋的起锋,优美,啜茶,转发了,转发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