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1246-1302),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 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或许由于鲜于枢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赋闲家中,便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成为书法大家,与赵孟頫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杰”。
赵孟頫对鲜于枢极为推重,他曾说:“余与伯机(鲜于枢字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
鲜于枢《大书二十字》
鲜于枢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使用独特的回腕法;喜欢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他的行草书骨力劲健,真力饱满,行笔潇洒自然。
鲜于枢 《致澄虚真人札》
鲜于枢自己说过,写草书要把笔离纸三寸,取其指实掌平虚腕法圆转,写出的字则飘逸飞纵,体态自能绝出,观其草书,确有悬腕回锋之妙。
鲜于枢《御史箴卷》
鲜于枢傲视世俗的奇崛个性尤其表现在行、草创作上——雄浑恣肆,洒脱不羁。
鲜于枢《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赵孟頫称誉鲜于枢“笔笔皆有古法,足为至宝”。
鲜于枢《草书韩愈〈石鼓歌〉》
鲜于枢和赵孟頫是一对惺惺相惜的艺术知己。用赵孟頫的原话来说“契合无间言,一见同宿昔”、“书记往来间,彼此各有得”。
鲜于枢 《五绝诗页》
鲜于枢《先茔帖》
鲜于枢《醉时歌等唐人诗十二首》
晚年的鲜于枢闭门谢客,不问世事,以调琴作书为乐,邓文原评其书法“用工极深,时人鲜有知者”。同时代的袁褒更是说:“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
,[赞][赞][赞],同感,行草书法出神入化,精美绝伦,飘逸酒脱,骨力劲健。,古人也会油滑丶草率丶不讲究。书法是用眼看的,不是用耳朵听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