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fǔ),字子昂,

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

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

画家、诗人,

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上边说的正是在下

赵孟頫自画像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

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

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

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

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

至治二年(1322年),

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

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

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

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 自画像 大都会博物馆藏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

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

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

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

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

结体严整、笔法圆熟,

“赵体”书

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没错!这么全能优秀的当然是我啦~

赵孟頫 自画像

不过我们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

赵孟頫在绘画方面的才能,

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

我们下篇文章再具体讨论,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

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

赵孟頫《浴马图》

他倡导的“作画贵有意”

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

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

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

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

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

如明代董其昌在《画眼》中说:

“赵集贤画为元人冠冕”。

《红衣罗汉图 》辽宁博物馆藏

“标榜古意”是赵孟頫提出的绘画主张,

他反对宋朝院体画的工致刻板、

奢靡渐颓的画风,

故在绘画创作中提倡师古、

师法自然的格调。

赵孟頫曾在《清河书画舫》中提到:

绘画贵在有古意,若画无古意,

画得在精致形象也无用,

也就是说绘画要取法于古人。

所以赵孟頫评判绘画的重要标准之一,

便是这幅作品是否含有古意之味。

《饮马图》

赵孟頫尚古意的提出可谓是,

给当时的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流。

“古”代表着真实、朴素、自然,

“尚古”即崇尚古人雅逸、

质朴的绘画内在表现形式。

赵孟頫借古以开今,

开创了元代绘画的简率风格,

以简率质朴的绘画风格,

和纯熟的绘画技法推进着文人画的发展,

以简率逸达的文人笔墨,

宣泄着画家的真实情感。

更真实的感受赵孟頫标榜古意的简率画风,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欣赏他的作品。

吹箫仕女图

下面我们就欣赏一副他的代表作品《鹊华秋色图》

这幅作品是赵孟頫在 1295 年为友周密而画。

赵孟頫曾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

熟知齐州的山川地貌,

赵孟頫在画中挥毫泼墨,

为周密讲述描绘着齐鲁大地的山容水貌,

以解好友的思乡之情。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原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画中描绘的是:

古代山东齐州郊区(今济南)的华不注,

和鹊山以及周边的秋景,

赵孟頫采取平远式构图,

树木郁郁葱葱,

地势平坦胡波荡漾,

渔舟飘荡在湖中,

被树木遮挡着的房屋若隐若现。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局部

远处两座山峰平地而起,

山势陡峭,隔空相对。

画家将画中景物安排地错落有致,

把水墨与青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用笔潇洒灵活,画风简达。

表达了作者的生活向往及精神寄托

——不求荣禄赫赫,

但求秋色渔耕的隐逸生活。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局部

元人陶宗仪曾说:

“公之翰墨,为国朝第一”,

夏文彦也称赵孟頫:

“荣际五朝,名满四海”。

这些话基本上道出了赵孟頫,

在元代绘画及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在宋元文化的巨大的转变时期,

赵孟頫无疑是一个关键人物,

他的成就也是前人所不及的。

《人骑马》

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的说法,

以书入画,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将书法用笔融入到绘画当中去,

达到了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使得绘画的文人气息更加浓郁,

艺术表现力更强。

(这部分下篇文章细说)

老子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

赵孟頫不仅在山水方面成就突出,

并且在人物花鸟鞍马等方面皆有成就,

作为一名领袖人物,

他的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是非常大的,

松阴高士图 美私人藏

在他的熏陶之下,

儿子赵雍等人均善绘画,

元四家王蒙作为赵孟頫的外孙,

亮宝楼文博 | “元四家”之王蒙

更是受赵孟頫指点和影响,

就连妻子管道升也受他熏陶学习书画,

与赵孟頫同时代的黄公望

“元四家之首”黄公望

也受到赵孟頫的指点和影响,

赵孟頫推动了元代文人画的发展,

并经久不衰,

为中国绘画史谱写了最为绚丽的篇章。

,以点画作无一真迹。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