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禎,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抱遗老人、铁笛道人,老铁贞、梅花道人等,诸暨枫桥人(今浙江绍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杨维桢出身宦门,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年时代励学苦读,32岁(1327年)中进士,任天台县尹。后调任江西儒学提举,因交通受阻,未成行。适逢反元兵乱,遂避居富春山,后徙钱塘(今浙江杭州)。张士诚据浙西,屡召不赴。后以冒犯丞相达识帖木儿而徙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在松江时与张堰杨谦、廊下陆居仁、吕巷吕良佐等交往甚深,吟咏唱和,诗赋相乐。吕良佐倡设“应奎文会”,他为主评,与天下文人墨客切磋诗文,一时天下学士慕名前来赴会者,不可胜计。明太祖召征他纂修《礼乐》及《元史》,他以年迈为辞,作《老客妇谣》一首,表其不仕两朝之志。明太祖强之再三,赐安车进京,仅留京百余日,待修纂叙例方定,即请归,抵家不久即逝。为官勤政爱民,狷直忤物,多才艺,诗风奇诡,号“铁崖体”,为元代诗坛巨匠,与陆居仁、钱惟善被称为“元末三高士”。
杨维桢书法取法高古,来源于汉晋,风格刚劲,成就很高,特别是对索靖的章草很有领悟,而且能将章草、隶书、行书的笔意熔于一炉,并加以发挥。他的字,粗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际骨力雄健、汪洋恣肆。如果说把赵孟頫比作优美的代表,那他则是壮美的典范。书法的抒情性在他这里得到充分的张扬。这从他的作品《城南唱和诗册》、《真镜庵募缘疏卷》中可以看出。
杨维桢在诗、文、戏曲方面均有建树,其诗文清秀隽逸,别具一格,历来对他评价很高。他是元代诗坛领袖,因“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 在元末文坛独领风骚40余年。他长于乐府诗,多以史事及神话传说为题材。其诗好比兴迭出,奇想联翩,纵横奇诡,眩人耳目,在明初有“文妖”之讥。但也不乏现实主义诗作,所创《西湖竹枝词》通俗清新,和者众多。他著述等身,行于世的有《春秋合题著说》、《史义拾遗》、《复古诗集》、《丽则遗音》、《东维子集》、《铁崖古乐府》等近二十种。
杨维桢于音乐的造诣也极深,特别是善吹铁笛,其“铁笛道人”的别号即因此而来。
,江湖喷子们又要说是丑书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