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刘墉行书庄子缮性篇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该文章所属专题:刘墉书法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该文章所属专题:刘墉书法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刘墉晚年行书精品《庄子缮性篇》

釋文:繕性。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汩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知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無不容。仁也。道無不理。義也。義明而物親。忠也。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信行容體而順乎文。禮也。禮樂遍行。則天下亂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則不冒。冒則物必失其性也。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當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節。萬物不傷。羣生不夭。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當是時也。莫之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及燧人伏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農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德又下衰。及唐虞始為天下。興治化之流。澆淳散朴。離道以善。險德以行。然後去性而從於心。心與心識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後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博溺心。然後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世矣。世與道交相喪也。道之(上二字點去)人何由興乎道(點去)世。亦何由興乎道哉。道無以興乎世。世無以興乎道。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隱矣。隱故不自隱。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不見也。非閉其言不弗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乎乎天下。則返一無迹。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古之行身者。不以辨飾知。不以知窮天下。不以知窮德。危然處其所而反其性矣。又何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曰。正己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寄之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今寄去則不樂。由是不樂未樂。未嘗不荒也。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余年十八歲時。見外舅齋中草書一卷。乃書繕性篇。末云宏農張芝書。接縫處有小字云。蜀蘇舜欽臨其草書。大小如閣帖所刻。知汝殊愁數行。筆法亦近之。偶學其意。石菴并識。

该文章所属专题:刘墉书法
声明:本站文章、图片、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