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志安
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邓文原擅行、草书,传世书迹有《临〈急就章〉卷》等。他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尤以擅章草而闻名。邓文原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尚意”书风萎靡和元初复归晋人书风的兴起时期。受时代书风的影响,邓文原在书法方面也选择复古追踪晋人的路线,他和鲜于枢同在赵孟頫复古的大旗下,成为元代复古潮流中不可缺少的干将。鲜于枢的影响不如赵孟頫,而邓文原的影响不及鲜于枢,如果将鲜于枢归于英年早逝的话,那么邓文原影响不大的原因则是其晚年疏于翰事,书名渐隐。
有张雨跋《临〈急就章〉》文为证:“(邓)早岁大合作。中岁以往,爵位日高,而书学益废。与之交笔砚,始以余言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事矣。信为学不可止如此。”
可见邓氏因多涉政事,翰功日疏,以至未能在其后半生将自己的书法风格拓展得更加鲜明。
但相较于元初其他书家,邓文原的书风明显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书法风格因其书体的差异而变化较大。其章草比较俊俏爽利,其楷书清雅旷逸,其行书沉着厚实。
邓文原临《章草〈急就章〉》(局部)
本次选临的是邓文原《临〈急就章〉卷》,纸本,规格23.3cm×398.7cm,大德三年(1299年)为理仲雍所书,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所以没有选择临邓文原的其他书体作品,是因为在整个元代类似的书风太多,因此我更愿意选择一些更能体现与众不同的书风。
章草是早期的草书,每字独立,连写较少,保留很多隶书波磔的写法,被认为是隶书的草写。书史上史游、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仪帖》都是著名的章草作品。因其结体特征及带波磔的隶书笔法,使它具有高古、浑穆的气象。但章草发展到隋、唐,已逐渐退出书坛,几成绝响。
到了元代,章草却重新抬头,究其原因,和赵孟頫提倡复古不无关系。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邓文原正、行、草早法二王,后法李北海。”
邓文原的生卒年几乎和赵孟頫一样,邓学二王甚至早于赵孟頫,但他还是和当时许多书家一样,受赵孟頫的影响很大,并有书迹可以佐证。比如他的楷书《题记》、行书《致景良郎中尺牍》,都活脱脱地似赵书再现。从上述存世作品看,邓文原的书法功力虽深,取法也高,虽略有凸显个人面目,但与赵孟頫、鲜于枢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邓文原的章草《临〈急就章〉卷》是邓临吴皇象的章草《急就章》,皇象《急就章》结字工稳,法度森然,南朝宋羊欣说:“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着痛快。”将邓文原书与皇象书对比,可以看出邓基本上继承了皇象的优点,但少了一些皇象书中的古朴气息。邓书在笔法上也与皇象有所不同,邓书细笔与粗笔之间悬殊很大,某些笔画细如游丝,而捺笔又重又狠,出锋锐利尖刻,十分显眼,其中带有更多的楷书、行书笔意,古意丢失比较严重。究其原因还是受到赵孟頫的影响,也体现了元代人的书写特点与风格。明代宋克章草也基本沿袭这条路子。因此我们在临习及创作时可以适当地加入晋人的意趣,也可参考王羲之《豹奴帖》风范使之更加醇厚高古。
杨维桢在邓文原临《章草〈急就章〉》后有跋语:“以此卷为入临品之能者。”这样的评价十分中肯,意思是说临得合乎章草的用笔规范,在技法上比较精致。张雨的跋语对这时候的邓文原(42岁)还略有肯定,但到了晚年已经不足观了。书虽小道,不可有一丝懈怠!
王志安节临邓文原临《章草〈急就章〉》
王志安以邓文原临《章草〈急就章〉》笔意创作的作品.
东坡在黄日,每有燕集,醉墨淋漓,不惜与人。至于营妓供侍,扇题待画,亦时有之。有李琪者少而慧,颇知书,坡亦每顾之喜,终未尝获公赐。至公移汝郡,将祖行,酒酣,琪奉觞再拜,取领巾乞书。公熟视久之,令琪磨砚。墨浓,取笔大书云:“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即掷笔袖手,与客笑谈。坐客相谓:语似凡易,又不终篇,何也?至将撤具,琪复拜请。坡大笑曰:“几忘出场。”继书云:“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一座击节,尽醉而散。《春渚纪闻卷六·营妓比海棠绝句》。 予每见山谷自言学书于东坡,初亦呒然,恐是下惠之鲁男子也。今观《心经》,乃知波澜莫二。昔宋人请南宫长万于陈,陈人饮之酒醉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九十九·跋东坡小楷》。
【书法报生活馆推荐】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三国·皇象·急就章》笔法临析大全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笔法临析】三国·皇象·急就章 ¥54 购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