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孟献忠书《金刚般若集验记》折本,24.3*14.2厘米,平安时代 承历3年(1079)高山寺(京都)传来,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
《金刚般若集验记》(3卷)是唐代孟献忠于开元6年(718)所撰的《金刚般若经》的灵验记,共由6篇70章组成,上卷为救护及延寿,中卷为消罪及神力,下卷为功德及诚应,是体现初唐时期《金刚般若经》信仰的珍贵史料。此作在日本自古就广为流传,在《日本灵异记》中将其与《冥报记》相提并论,在《今昔物语》等文献中也记载有来源于本书的传说,对日本的“说话文学”(即传说性质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本帖中有承历3年(1079)孟夏(4月)藤原师国的批注,由此可知其书写年代。据《尊卑分脉》记载,藤原师国为权中纳言泰宪或其弟上总介邦通之子,官封相模守、弹正少弼,官居从五位下(日本古代官职位阶)。
本帖的首尾盖有“高山寺”朱方印,封面上有朱笔“五十五箱”,与镰仓时代的《高山寺圣教目录》的记载一致,由此可确认本帖原为高山寺寺传之物。
《金刚般若集验记》最早的手抄本是平安时代前期书写并藏于石山寺的上卷及天理大学收藏的附卷残卷,而本帖则是完整保存有3卷的最古老抄本。作品装帧为粘叶装(日本书籍装订方法之一),封面上有竹制八双(装饰用小构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